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散文家/人物

《联合日报》刊发海东文化总经理王海峰专访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1年11月24日 浏览:5860 非原创

c5c7ad3a65b18d12afd321014573eff1.jpg

王海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历城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稼轩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前行,为那一份文化情怀





济南市政协委员王海峰的文化之旅


10月6日,中国作家乡村振兴沾化行活动邀请知名作家白庚胜、穆涛、葛一敏等30余人走进沾化,寻访这里独特的文化和丰厚的历史;10月9日—10日,山东散文作家进百镇走进涛雒主题创作活动吸引省内20多位知名作家,走进涛雒了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促成作家们走进齐鲁大地,脚沾泥土采风时代的,正是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峰。

20多年来,他以一份不忘初心的文化情怀,凭借毅力与决心,挖掘、整理、普及齐鲁大地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助力全省散文作家队伍的培养和提升。作为民进济南市委文化出版专委会主任、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历城区作协主席、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海峰把履职建言视为己任,积极撰写提案,为泉城文化事业、齐鲁文化发展献计出力。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2021年6月28日,位于历城文博中心的“文史哲阅读馆”正式开馆。面积400平方米的展馆,集展览、阅读、研讨等功能于一体,收藏文献资料、图书3000余册。作为文史哲阅读馆学术委员、运营者,王海峰从挖掘培养专业讲解人员,邀请名家开展讲座、研讨活动等入手,丰富阅读馆功能与内涵,搭建交流平台,提升阅读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山东大学创办的《文史哲》,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希望以阅读馆为载体,为市民打造了解传统文化、汲取传承优秀人文精神的窗口。”王海峰介绍说,截至目前,阅读馆已接待来自省内外的观众 5000 余人次,受到广泛关注。

其实,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播、传承的情怀也正是王海峰投身文化事业的起源所在。“上学时就非常喜欢写东西,毕业后来到济南,在山东大学附近从事图书经营工作,机缘巧合认识了很多文化学者,谋生活的同时,也被他们身上的人文精神、文学情怀所感染,受到启发也得到滋养。”如今,王海峰已“闯荡文化圈”20多年,而“初始之心从未更改”。

采访的当天,王海峰给记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藏品”——《文史哲》首任主编杨向奎的题字。这是为了丰富阅读馆馆藏内容,王海峰自筹资金购买的学术名家作品之一。“不限内容,不限形式,希望竭尽所能,搜集整理学术大家的书信、题字等,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老一代人文大家的思想与风骨,让文化在传承中滋养更多人。”王海峰说。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多年来,王海峰不断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建言献策。《关于助力“文化济南”建设的建议》《关于推动我市乡贤文化建设的建议》《关于利用百花洲片区打造济南传统文化核心示范区的建议》《关于创建“中华词都”的建议》《关于建设华山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建议》等,一份份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的提案,带着浓浓“文化味”饱含“文化情”,成为王海峰践行责任、表达情怀的见证。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0年开始,王海峰作为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连续6年参与“济南市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整合市内优秀作家、音乐家队伍,通过开展捐赠新书、歌曲新作,设立作家书架,联合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助力青少年的成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世代传承。”在深入思考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又提交了《关于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建议》,为济南市推广传统文化教育、传播文化基因建言献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乎整个中国社会的面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民进会员,我希望尽己之力,为传统文化及其教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王海峰说。


守望特色地域文化


走进王海峰办公室旁的文化沙龙,仿佛进入了“历城文化”的藏书馆。《大家阅历》《历城乡贤文化》《鲍山文韵》《历城文学》《历城当代优秀作品选》《济南的味道》《历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代名人咏历城》……满满的一面墙打成的书柜,摆放着数百种关于“二安文化和历城文化”的图书。

“我从2018年开始参与编辑《历城历史文化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了2辑,涵盖了文学、文物、民俗等多个方面,有近20册。”王海峰介绍说,除了这种大型的系列图书,从十几年前,他便带领团队策划出版了众多与历城文化相关的图书,积累到今天,“已涵盖历城文史的大部分内容,堪比一座小型图书馆”。

在王海峰看来,历城有9000多年人类栖息史,有3500多年文字史,素有“齐鲁首邑”之称,这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值得珍视、挖掘、传承。在担任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期间,他就从策划采风活动、大力挖掘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出版系列文学书籍等方面着手,将文学触角伸展到历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全面挖掘历城历史亮点,彰显历城文化特色。作为历城区作协主席,近年来,他更是身体力行,走访调查、采风创作,带领历城文学团队共同挖掘特色地方文化,为弘扬、保护文化生态而努力,并将成果回馈这方文化热土。

历城是辛弃疾的故里,“稼轩文化”是这里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为助力“文化历城”建设,推动“稼轩文化”的研究、交流,2020年7月,王海峰策划发起稼轩文化交流协会并担任会长。协会成立当天,“稼轩故里文化讲堂”首场开讲,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振振作《稼轩故里说稼轩——辛弃疾词欣赏》专题讲座,为广大与会者和听众呈现给大家一堂高端的辛词文化课。

近2年来,作为全国唯一的地方稼轩文化交流团体,王海峰带领协会围绕稼轩文化和历城地域文化持续发力,举办稼轩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发起成立全国稼轩城市文化联盟,推广稼轩故里文化讲堂,并开展作品诵读、辛氏宗亲文化联谊、稼轩故里文化品牌保护等工作;同时,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仅走访江西、江苏、安徽等多地,寻访辛弃疾当年的足迹,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并邀请各地作家走进稼轩故里开展主题创作,为弘扬爱国情怀及地域文化、推动稼轩文化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关注、体验、思考——这是守望者的奋进姿态,也是王海峰的实践写照。在他看来,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个性和特色,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留住家园的记忆,传承城市的文脉,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为此,2017年以来,他策划发起山东散文作家“进百镇”大型采风活动,深入10多个城市近30个乡镇街道挖掘区域优质文化资源;出版《齐鲁之中 生态莱城》《去听汀罗的千年水声》《东津渡,流淌千年的风雅》《西营,乡村最美的遇见》等多种图书,从不同侧面展现不同地域文化的丰厚内涵和各自特质,反映全省各地文化发展历程和特色文化成就,以瑰丽多样的地方文化“小切口”,展现缤纷多彩的齐鲁文化“大世界”。


筑造齐鲁散文高地


聂鲁达说,“吟唱诗歌,不会劳而无功。”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王海峰深深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滋养,“更希望让更多人受益其中。”作为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他以“散文”为载体,以一场场活动为桥梁,筑造齐鲁散文高地,打造“文化磁力场”。

从2019年5月首届中国(日照)散文季在日照市东夷小镇启动,到今年,这个全国性散文节会已举办三届,叶梅、刘亮程、王剑冰、陆春祥、周晓枫等120多位全国知名散文家参加,已成为地标性、连续性的文学节日,声誉日隆,影响不断扩大。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组织全国作家开展专题采风,散文季还包括散文名家论坛、散文名家进校园、编辑出版精品散文集《初光》等多项内容,成为当地文化传承、文学队伍培养、文化品牌打造的重要载体。

王海峰正是这一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之一。“不接地气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王海峰说,组织策划文学活动,正是希望给广大作家提供一个走出书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精品的机会;同时,为省内外作家搭建交流、互动、研讨的平台,助力全省散文创作水平的提升和散文作家队伍的培养。

带着这份“初心”,他还组织策划了中国东营黄河口散文大会、渤海革命老区红色作品主题创作活动、“中国龙山·泉韵章丘”全国征文、吴伯箫散文奖等一系列在文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大型活动,结合采风创作、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和分享对话等不同活动形式和内容,邀请全国散文名家名编、省内各地市作协主席、青年作家等参与其中。

展示山东散文创作成就,发现人才、推出精品的齐鲁散文奖已举办三届;旨在打造广大散文作者学习联谊平台的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创作大会已成功举办四届;每月一讲的散文创作云课堂——当代散文讲堂在2021年10月正式启动;与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河北省散文协会、贵州省散文学会等共同发起中国散文省际创作沙龙年会,开展省际主题性创研活动;精选齐鲁作家散文名篇的《好散文(1978—2018)》等图书,成为展示齐鲁散文创作、齐鲁文化内涵的窗口……无论是作为组织者、策划者还是举办者、出版人,王海峰用一次次担当和实干,不断拓宽山东省散文学会推动、引领全省散文创作的实践路径。

坚持,是因为热爱。早在1997年,王海峰就出版了诗集《今夜有风》,后又相继出版《守候的心情》《穿越洪楼的日子》《历城写意》《飘雪的乡村》等多部作品,并荣获第七届济南市精品工程奖等多项荣誉。这几年,他的创作少了,问到他创作的打算,他说“一直在积累,还要努力去写,要不负对文学的坚守”,也让我们对他的新作品充分期待。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对王海峰而言,文化,是他行进的“魂”。无论何时何地,王海峰都在努力着,努力实现一个有关文化的梦想,步履不停,执着向前。

(转自《联合日报》11月23日第3版  记者 聂梅)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