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
- 美文志/专栏
-
散文课牛爱霞冰晶糖葫芦
牛爱霞冰晶糖葫芦隆冬时节,寒风呼叫,偶然路过农村的一个集市,竟然看见了个把冰糖葫芦插在草靶上卖的人,他把草靶或扛在肩上,或竖在地上,串串冰糖葫芦随着他的移动,颤悠悠的,艳红里透着冰晶,像极了跳动着的精灵,给这灰扑扑地天空添了一抹亮丽。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的父亲,刹那间,禁不住地泪如泉涌。父亲去世已经十八年了,十八年来,我从未敢去碰触关于回忆父亲的任何文字,怕一打开思绪,那汹涌的父爱便澎湃而来,泣不成声时,一个字也写不出。这十八年来,最常出现的梦境便是这鲜艳的冰晶糖葫芦。我高中离家外出求学,父亲去学校看我,总会带几串糖葫芦。每次从父亲手里接过糖葫芦,我都不着急吃。我拿在手里,轻轻地看着,它那透亮的糖衣,如水晶一样莹莹闪光;糖衣里的山楂,挨挨挤挤的串在一起,鲜艳美丽而又骄傲,如含苞的红花,又如英勇的火炬。我细细地闻着,那甜蜜里透着清酸的气味,真让人欣喜呀。父亲看了,总会伸出手来,捋一下我额前的乱发,慈爱地说:“吃吧,吃吧,尝尝看看,酸不酸。”我在他的注视下,咬一口,呀!酸里带着甜,满口生津!后来,上了大学,父亲总会送我到车站,等我上车后,他总会再去买几串冰糖葫芦,隔着车窗递给我,让我在车上解闷。犹记2002年冬月十三日,那时我已通过省公安厅的招考,成为一名警察,在警校培训。最后一次返校,他不肯让我自己去坐车,坚持送我,天色阴沉,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他穿得单薄,蹲在路边,车来得晚一些,
2024-11-22
阅读详情
-
散文课白祖民:父亲的葬礼
白祖民父亲的葬礼此起彼伏的诵经声响起来了。这是父亲葬礼上的“传经”仪式:我站在阿訇围成的圆圈中间,双手捧着古兰经,一边默默祷告着,一边移动着脚步,将古兰经从一个阿訇手里递到下一个阿訇手里。主事人大声招呼着:“传经了——传经了——传经了——”,有人将多少不等的心意递过去。人们是在用这种方式祈祷着父亲进入“天堂”。在诵经声里,父亲开始了“归真(去世)”的启程。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父亲“无常(去世)”前的最后情景:那是父亲昏迷了多日后的晚上,喘息声越来越小、越来越短,我预感到:真主召唤父亲的时刻就要来临。“殡礼”结束后,我坐在父亲“旱托(回族去世人用的床)”对面的联椅上,心里默默地和父亲说到:“爹,放心吧,我一定按照你的“口唤(约定)”安排好一切。”从无常前的两三年起,父亲住院的次数越来越多。半年前又要住院时,父亲用满含期盼的眼神看着我,似乎有好多话要说,却反复只有一句:“坟打好了吗?坟打好了吗?”我这才预感到情况不太好。又过了几个月,父亲进入了断续的昏迷状态。医生告之:病情已经无法挽回了。我不甘心相信医生的话。当得知外地有一家能够治疗父亲病的医院时,立即租用救护车赶了过去。一针8000元,一个疗程一万多元的医疗费还无法报销,这在二十年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医生检查后又告知:病人已经进入了深度昏迷状态,没有治疗的必要了。我和家人们商量时一致认为:老爹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一点享受的花费。
2024-11-22
阅读详情
-
作品集锦刘利民散文集《我家就在校园住》散文选
《我家就在校园住》序李木生终于等来刘利民兄弟的散文集《我家就在校园住》的出版。不想以写序的心态落笔,只想以品茶的心情记叙。不管环境怎样错综复杂,我们相遇在报纸的副刊,并一起创造了一个学习、编辑、创作的小气候。而对于文学的共同爱好,又让我们彼此的心纯净相通、热烈相吸,也就共同拥有了一段一生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单位里面并不是所有人心气相投,不一而足。我们不管这些,七八个人,赤诚相待,除了努力地在这块园地上多做事情之外,还有了相互督促着读书与写作的习惯。每周总有那么几次,大家相互询问:读书了吗?读了什么书?有哪些心得?利民的散文,就与广泛地阅读有关,这使他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大与阔的眼界。我们好说一个人的起点,而精彩与持久的阅读,就让利民有了高的起点与不俗的艺术追求。如在大陆作家鲁迅、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王小波等人之外,他又涉猎了台湾作家龙应台、余光中以及海外作家王鼎钧、木心等人的作品。常常会感到生命的卑微与无奈。虽然搅和在广泛的卑微与无奈之中,但是作为一颗热爱文学的灵敏的生命,也会在一种主流的旋涡中艰难地清醒,并因寻求独立而产生某种悲哀与忧伤。这样的时候,利民就会将这种对于生命的珍贵与生命意义的追寻形成于文字,并在文字中体现着生命的抗争、生命的热烈与生命的激荡。我们曾经在一个时期里,将编辑与创作结合起来,结合的办法便是“同题散文”的采访与写作,选择一个共同的题目,大家分头创作,而后聚集
2024-11-22
阅读详情
-
作品集锦王玲玓散文集《端详生命》作品选
雨生子隆冬时节,我们去深山徒步,看到路边的矮石墙上,风干的丝瓜滴里嘟噜,垂在藤蔓上。我知道每根里面都沉睡着春天和花朵,就跟偶遇的主人讨要种子。他慷慨地扯下四五根壮硕的,说:“给。雨生子,好活。”又说:好几年不管了,一到春天自己发芽;熬过冬天的种子,命大,见雨就生。我把它们紧紧抱在怀里,想,要过九九八十一难,才给生命争取到一个机会。霜打了,雪埋了,日晒了,腐烂了,烈风吹了,高寒冻了,鸟喙翻啄了……好,一关关地过。最后,还要恰巧落到泥土上,恰巧浅埋在土地里等雨水。雨生子啊,等雨水。春雨一来就发芽,又是一个蓬勃的轮回。发育成完整的生命,它摇曳啊它歌唱,挂在篱笆上,攀在土墙上,忘怀一切,随走随结,静静地把生命写成一首酣畅淋漓的歌。雨生子,天选之子,无所畏惧的大生命、壮生命呵!每一条生命都是经过优选,赋予了资格,贴着“允许”的标签来到世上的。我们幸运地落脚于大地上,被看顾、被给予。我们是浩瀚宇宙的天选之子,带着原生的生命力和自信力,开始对意义、价值、内在宇宙和外在宇宙的追寻。生命是自然的过程,生、老、病、死;又是人为的过程,总想驾驭它,让其顺心而行。但总的参照只有一个:不辜负。释放胚芽能量,保持有距观赏,保持热爱力,即使只有萤火之光,即使只有咫尺芳香。然后,攥牢的同时要松手,炽爱的同时要释然。雨生子,落入土中,未来交给来生。天地是雨生子的循环场,一粒种子一期一会,所有种子源源不断。致敬生命。
2024-11-22
阅读详情
-
作品集锦鲁文散文集《别赶路,去感悟》作品选
文字是她人生的另一种绽放——《别赶路去感悟》序王展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文学以他的生动与美好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改变着她们的审美,引领贯穿着她们的精神世界,乃至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徐萍,一位从铁路系统退休的经济师,就是其中虔诚的追随者,文学让她的内心更加丰盈,乃至让她战胜病魔,写作让她更加乐观、自信。她用文字找回了自己的山河,远行的故乡,亲人的记忆,经过漫长的磨砺,有了《鲁文散文集》和这部《别赶路,去感悟》几十万字的沉淀。在我看来,文字就是她人生的另一种绽放,值得祝贺。由此让我想起作家苏童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的人生,如果没有文学是完全ok的,但是又是有缺憾的。因为文学就是一面镜子,一个隧道,这条隧道打通着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其实大多数的人生并不需要文学,但当我们有缘走进文学,自然有她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幸福。徐萍的人生经历与大多数人大致相同,生在铁路的家庭,在铁路系统参加工作,从管理员、工会干部、会计师到经济师,是一条简单平静的生活轨迹,但也有十年在外地奔走闯荡的经历。这让她与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面对,正如她说,前半生简单、平静、与人为善。后来与文学心有灵犀的遇见,改变了她的生活态度。特别是近年来,当她有越来越多的时间留给自己时,阅读、文学聚会、采风正改变着她的日常,那些行走的风景,壮美山河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那些有关过往、亲人、故乡和年轻时的记忆,一次次萦绕着她的心头,一点点向她
2024-11-22
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