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
- 美文志/专栏
-
木鸣:祖孙三代入党梦
前几天,朋友鑫打来电话告知,他终于圆了祖孙三代的入党梦想,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从爷爷那辈人开始,鑫祖孙三代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这个宏伟理想目标,祖孙三代一直默默无闻地努力工作,竭尽全力追寻了70多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入党梦终于圆了,这是何等喜悦,鑫几次哽咽得说不出话来。鑫和我一样,从小生在煤矿、长在煤矿,爷爷、父亲都是矿工,是地地道道的“矿三代”。从人工刨煤、炮采、普采、综采到智能化开采,鑫的爷爷、父亲和他自己,共同与时代见证了中国煤炭开采历史变迁和煤炭企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也与“共产党员”这一称号结下了难解情缘,入党成为了他们祖孙三代人的信仰和传承。上个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煤炭供不应求,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鑫的爷爷,听人说干煤矿在地下刨几下就能出煤,活不累、挣钱还多,便跟随招工队来到煤矿干起了“挖煤工”。那时煤矿井下条件极其简陋,井下安全支护都是用人力抬下去的木垛,采煤都是靠人力用铁锨攉,挖好煤后也是靠人用筐子拉着走20多里路背上来,遇到狭窄的巷道还得爬着走,可以井下挖煤全靠一膀子力气。一个班10多个小时下来,矿工们升井时累得在罐笼里站着都能睡着。干农活出身的鑫爷爷,也常累得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那时,煤矿工人在井下劳累一天,全身上下除了牙齿,其它地方全
2021-07-26
阅读详情
-
柴新利:刘鸣銮:舍我生命能救众生——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西去苏村镇政府驻地1公里,就是门家庵子村。这个只有千余口人的自然村,就是沂南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刘鸣銮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辛丑年初夏时节,我慕名而来,实地寻访这位革命先驱的家乡。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中,一个乡村子弟,从这里走出,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舍生取义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他,就是刘鸣銮。虽然,他没有亲眼目睹新中国成立后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没有亲眼目睹乡亲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但这正是他当年的理想与追求。男儿立志出乡关刘鸣銮,字金坡,号元之,1902年出生在门家庵子村。父亲刘治,字次平,家境殷实,养育刘鸣襄、刘鸣銮和一女。门家庵子村,在当时,属沂水南乡。自幼聪慧的刘鸣銮8岁入学。他刻苦好学,成绩优异,深得教师喜爱。在17岁高小毕业时,由家庭包办,娶张姓女子为妻。婚娶之后,求知心切的刘鸣銮,仍继续苦读,18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五中学(即临沂五中)。时值新文化运动兴起,刘鸣銮耳闻目睹了许多新生事物,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革命意识也悄然在思想中萌芽。1924年,他顺利考入上海大学。从此,20岁出头的刘鸣銮走出乡关,开始了他追求理想立志报国的人生之路。在上海大学求学期间,刘鸣銮经常阅读《新青年》《向导》周刊等进步书刊,聆听共产党员组织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讲座。从此,眼界大开,自觉将马克思学说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航标与灯塔。1925年,刘鸣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
2021-07-26
阅读详情
-
邢志强:信仰的力量——英雄墓碑、故居前的潜思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红遍济南”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资源采风创作活动。在行程紧张的采风过程中,我的思绪在穿越与现实中跳跃,我的心情在沉重与激动中交织,每一次地点与时空的转换,都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涤荡,理想信念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一一堆黄土,两棵青松,一块墓碑,几簇鲜花——这便是第一任平阴县委书记熊善隆烈士墓地给我的最直观的印象。碑名是他牺牲50周年之际,时任委员长的万里题写的。墓碑就像一位翘首期待的老人,静立着、肃然着。那斑驳的光影里,浸着湿漉漉的凉气。此时的静谧,裹着迫人的压抑感、沉重感,让人不得不融入回忆和思索中……“熊善隆,平阴县孔村镇胡坡村人。他是万里委员长在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曲阜)时的同窗,在万里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革命。他先后担任中共平阴县委书记、县长职务,是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1942年10月,他在开展秘密斗争时,遭敌人包围,饮弹自尽,以身殉国。”听着讲解员娓娓的讲述,熊善隆烈士那瘦削的形象逐渐在我脑海中丰满高大起来:面对艰苦的条件、恶劣的环境、奴卑的人性,他用一腔热血带领着志同道合的战友们,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运动,扛起了平阴艳阳明天的旗帜!青松苍翠,烈士丹心!谁识烈士当年志?吾辈清明相寄思!那一簇簇摆放整齐的鲜花,在凉风中迷漫着淡淡的清香,又似窃窃私语告慰着烈士……二泉水叮咚处,英雄故居期。秦培伦烈士故居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丁泉村的东南角,
2021-07-26
阅读详情
-
王开岭:轮椅上的那个年轻人,起身走了
一北京园子里,地坛,是我颇觉乏味的一个,水泥砖太满,草木受欺,一个有想象力的人进去会难受。尤其盛夏,像抽干了水的池子,让人焦灼。即便如此,在我心里,仍是器重它的。地坛,是个重量级的精神名词,因为一个人和一篇散文。20年前,大学的最后一个夏天,在阅览室乱翻,忽遇一文,不觉间,身子肃立起来。很想一个人逃走,躲开众目,找一个身心无所顾忌的角落,慢慢享用。它把我拐跑了,去了很远的地方,那儿长满荒草和古柏,除了僻静、空荡和潮湿的虫鸣,只剩一位小伙子和他的轮椅。那个脸色苍白、被孤独笼罩的青年,那个消沉倦怠、无事可做的青年,那个在灿烂之年猝然摔倒的青年,终日躲在其中,在墙角,在荫下,漫无边际地冥想,关于青春、疾病、身体、梦想、活着的意义……与之相伴的,只有光影、落叶和硕大的年轮。暮色苍茫时,母亲细弱的寻唤,云丝般飘来,他选择答应,或沉默。“这是个废弃的园子。”这个自感被废弃的人长叹,彼此同病相怜。“搬过几次家,搬来搬去总在它周围,且越搬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对一个刚结束身体发育、精神正闹饥荒的学生来说,那个阅览室的下午,犹如节日。黄昏时,他一溜烟跑向复印室,把整篇文章揣进书包。《我与地坛》,史铁生,《上海文学》1991年第1期。大概又过了十年,我才真正跨进那园子。对它,我早早存下了一份敬意和暗恋,仿佛那并非公园,而是一个人的心灵私宅、精神故居。其间的一草一
2021-07-26
阅读详情
-
2021全国文学内刊会议在京举办
5月7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国作协社联部主办,中国作家网承办的2021全国文学内刊会议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义勤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作协社联部副主任李晓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中国作家网总编辑陈涛等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秘书长宋向伟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50家文学内刊主编、骨干编辑参加会议。吴义勤在讲话中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对基层文学工作者的诚挚问候。吴义勤说,回首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用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我们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纲要擘画未来发展宏伟蓝图。他表示,在一系列重大事件面前,文学内刊没有缺席,大家克服经费、人员、办公场地等各种各样的困难,发挥紧密联结基层作者的自身优势,对时代进行了具体、生动的记录与书写。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本次会议对全国内刊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对进一步发挥全国文学内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
2021-07-26
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