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
- 美文志/专栏
-
庞佃军:给天下一杯今朝酒
大约2663-2705年前,齐桓公策马逐鹿于麦丘(今商河县)之地,遇当地83岁长寿老人喜获三杯祝酒,留下“麦丘三祝”(亦称“三祝三谏”)的千古佳话,事出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四》,这是商河县有文字历史以来第一次有关酒的记载,“麦丘”也成为商河3000年悠久历史的标志地和代名词。2019年9月,济南今朝酒业在其白酒文化博物馆“从历史到今朝”时间轴上勾勒了“麦丘三祝”的典故,并在总设计师夏云策划下,植入了小麦起源或至少最早驯化于商河古麦丘之地的精彩历史片断:小麦作为生产优质白酒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大曲,称为麦曲。史载商河先民莱人首先培育了小麦,在甲骨文中,来字是一个麦穗的象形。“来”就是麦。《炎黄氏族文化考》载,来、莱古为一字,商周时期称小麦为来。莱人为神农氏后裔,莱人之名称来源于莱人首先培育了小麦,为了区别这个带来麦种的民族,便在“来”(小麦)上加草头,以示这个民族最初和植物有关。莱族进入山东最先停留在今之商河境内,后被迫南迁,到达鲁苏交界一带。莱夷就此废弃在商河的粮田和城邑被商人称作“麦丘邑”......1990年,商河就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商河县连续三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确实不负“小麦首先培育地”的历史标记,今朝白酒文化博物馆俨然成为这一历史标记的生动注解。因多数名优白酒均以含小麦的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酿成,即可想见,春秋战国时期商河沃野平畴里,那位8
2020-08-11
阅读详情
-
李炳炳锋李宗键啊,今朝
一条大河缓缓流过,一方水土养育你我。一壶清酒时光如梭,震天动地鼓子秧歌。看今朝,问岁月,喝今朝,路更阔。这里是商河,这里是中国!这里是今朝酒业!!赫!赫赫!多少豪情注满长夜,多少柔情向谁诉说。那透亮的酒香飘过,那祝福带着祥和。看今朝,真如铁,喝今朝,胸膛热。这里是中国,这里是商河!这里是今朝酒业!!赫!赫赫!看今朝,酒甘冽,喝今朝,故乡结。喝过,赞过,我们拥抱甜美的生活!这里是中国,这里是商河!这里是今朝酒业!!赫!赫赫!今朝酒业!
2020-08-11
阅读详情
-
张期鹏:还看今朝
走进商河今朝酒业,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叹:“今朝有酒今朝醉!”随即便兀自笑了。酒助神飞,古来如此;置身酒的世界,浸润在浓浓淡淡、如丝如缕的醇香之中,未饮先醉,快哉快哉!问问主人是否借此命名的,他微微一笑,并不回答。我暗自觉得,如此开个玩笑并没什么,但真要这样理解“今朝”的本意,不免有些消极了。所以,尽管主人的笑容里并没有什么不满,我还是后悔自己的唐突了。我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其实很多观点都很偏颇。人世间没有什么人是万能的,也没有谁无所不通。就像我这样一个喝了几十年酒的人,对酒的了解不也仅是皮毛而已吗?那么,何如多看少说?随着参观的人流一路走去,我突然发现,许多新奇陌生的东西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亲切、熟悉的朋友,向放低了身架的我敞开了心扉。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改变,有时候可能就这么简单、这么微妙,可能就在于一个人视角的少许变化,把俯视变成了平视或者仰视。只可惜,我在平时俯视的时候多,平视和仰视的时候太少了。在偌大的酿造车间里,我仔细观看了白酒从选料、投料到发酵、蒸馏的全过程,它们像事先约定的接力选手一样,既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又精细准确、一丝不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深挖于地的一个个酒池,挤挤挨挨,密密匝匝,像一个个孕育着生命和希望的暖巢一样。它们沉静安详地深植地下,默默地散发着浓烈、持久的香气,仿佛想挽留人们不要匆匆离去。我从那里走出来很长时间之后,衣袖之间似乎还弥散着那醇厚的香
2020-08-11
阅读详情
-
张桂云:父爱如山也如水
1983年12月13日,北风刺骨,天气阴沉,雪花飘飘扬扬。我心急焦躁地行走在去长途汽车站的路上。12日的下午下班后,丁萍护士长拿着电报来到了我的家。“父病危速回”五个字好似突然的炸雷,震得我身体摇晃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在地上。80年代交通不发达,从泰安到东平,只在早上7点发一趟车,也没有出租和滴滴打车,想回故乡,只能是次晨坐长途汽车了。辗转反侧,一夜难眠,好不容易熬到了天亮。急忙起床,简单梳洗,早饭也没吃,就匆匆踏上了回故乡的路。汽车在公路上不紧不慢地行驶着,接近两个小时才到了家。堂屋门口,父亲头朝外躺着,脸上蒙着黄纸。我欲哭无泪,就是想揭开蒙在父亲脸上的那一层黄纸看看父亲,再和他说几句话。手刚刚抬起,却被大婶子一把拉开了。她把我拉进里屋,两眼盯住我,攥紧我的手说:“孩子,你爸爸他已经咽气了,你有身孕,是不能掀蒙脸纸的知道吗孩子?”我头脑里一片空白,不愿意相信眼前所见的真实。止不住地泪流,止不住地抽泣,却说不出话,过了几分钟的时间,才长嚎一声晕厥过去了。大婶子用针刺我的人中,又刺我的合谷,我长出一口气醒了过来。我明白了,我的父亲是真的去了另一个世界。任凭我怎样哭喊,他再也不能答应,再也不能听我述说生活的苦闷和工作的难点,再也不能给我讲他和他战友们的战斗故事了。父亲入土的时候,家里派专人拦着我,不让我进墓地,说是墓地里邪气大,孕妇去了容易造成流产。我只能站在河堤上远远地看着。父亲的音容
2020-06-29
阅读详情
-
吕 振:故乡的野菜
每当初春时节,我就会想起故乡那美味的野菜。我的故乡在山东莱芜,小时候在老家,农闲时会跟着父母去挖许多野菜来吃,入口时,觉得充满了春天的味道,阳光的味道,那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荠菜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应该都吃过荠菜,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地垄上的荠菜就冒出了嫩芽儿。随着日子转暖,荠菜也长到了可以采食的时候,我便和母亲一起到田里去挖荠菜。宋代辛弃疾有首词:“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词中的乡野意境很美,但等到荠菜若开出了白花,就老了,不好吃了,所以要趁着荠菜嫩的时候去挖。我和母亲每人拿一把小铁铲,一个布兜,到村东的地里去。种了庄稼的地里荠菜少,闲置的空地荠菜多,尤其是春雨过后,一层层荠菜长出来,不一会儿就能挖很多,拿回家能吃好几顿,颇有收获的成就感。我小的时候,经常把和荠菜长的很像的一种野菜一起挖到布兜里,但这种菜不能吃,有毒性,母亲说了多次我也分不清楚,所以每次回家摘菜洗菜的时候,还需要母亲再仔细挑选一遍。在我们老家,荠菜一般有三种吃法。一种是洗净切碎做汤,打上一点鸡蛋,叫荠菜蛋花汤,青白两色,清香扑鼻,最能保持荠菜本身的味道。第二种是包水饺,荠菜猪肉馅儿,也是每年春天我家必做的一道美食。第三种是将荠菜用盐稍微腌渍一下,然后裹上面糊,放进油锅里炸,炸到金黄色出锅,吃起来外焦里嫩,香脆可口。今年春天,父母在老家挖了一些荠菜,考虑到
2020-06-29
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