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美文志/专栏

单泽法:赵家庄,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1年07月26日 浏览:2836 原创

传说,赵家庄建村的时候,是坐落在一只凤凰身上。凤凰,庇佑了赵家庄,多年以来,凭靠凤凰的惠泽,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其乐融融。

每个村庄都有一部历史,这无须谁来考证。其中大多默默无闻,平淡无奇,没有炙手可热的名人,没有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就像生我养我的老家赵家庄。

赵家庄到底有多少年历史,没有人知道。但对于村子的起源和发展变迁中的故事,人们还是津津乐道,就像孩子对母亲的感情。

史料记载,元末明初,官府鼓励垦荒拓地,平度南乡赵姓天官到此,这里成为他的籽粒地。最先来到这里的是吴姓人家,以后,张姓、王姓、单姓等相继迁来,先后耕种赵天官的土地,缴纳租金。

随着外来人员的迅速扩张,明朝中叶,他们在这里屯集称赵家庄。至于为何如此称谓,是因为这里最早的管理者姓赵吧。再后来,赵姓人家从这里消失,是因迁回平度还是人丁不旺成为绝户,无从考究。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村子里发生了什么不清楚,也无从考据。对于赵家庄为啥没有一个赵姓人家的问题,始终萦绕在心头,如今终有答案。即使是这种没有确切记载的传说,也算上心满意足。

小时候,觉得自己出生的地方那么广阔,田地延伸到五里之外,在北洼就有一个叫五里圪地的地方,而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村落。就在这个小地方,人们生活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而漫长的历史留给我记忆中的只是一些土坯房和破旧瓦房,还有几条蜿蜒的乡间小路。

村子的历史没有名垂青史的文人、官吏,没有名声远播的富商,村子的历史如田野中的泥土苍白朴实、无声无迹。

这些以为经过时间涤洗就会慢慢忘记的事情,在一代又一代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耳濡目染,被牢牢记在每个人心里。

多年以来,这个被外界几乎忘却的村庄,落寞地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神。一度,如同一个被遗弃的孩子。

因为贫穷,又没有地域优势,在外界看来,赵家庄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每每说起来,村内人抬不起头,村外人不屑的表情。

记不清多少人垂头丧气地说:“咱村是长虫钻腚里,没治了”。

但是,赵家庄人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一直寻找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时刻。

赵家庄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七八十年代,农户自留地里生产的香菜、芹菜、韭菜等就销售到高密、胶州、青岛等地。只是因为后来思想观念陈旧,默守陈规,导致当下落后的现状。

如何走出贫穷,摘掉落后的帽子,让别人不再冷眼和讥笑,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寻找行之有效的致富途径。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这里来说,因地制宜,种植蔬菜大棚成为首选。

事实胜于一切,几个敢于吃螃蟹的大棚蔬菜种植成功,走上富裕之路,效应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人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千载难遇的大好机遇,鹰击长空,涅槃重生。

有耕耘就有收获,每次回去,感觉村庄迸发新的亮点。路面逐渐硬化,村庄整体南移,因为娶不上媳妇忙着往外跑的人少了,见面就是“今年赚得不少吧,发财了”。

光阴流逝,斗转星移,赵家庄的大棚越来越多,整个村庄已经被绿色包围。聪明、能干的人们在熟悉的家园,挥洒着汗水,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

人都有故土情怀,村庄一天天走上繁华,对于每一个赵家庄的民众来说,是开怀的事情。

周末,村委院子,安静了许多。醒目的乡村振兴标语,崭新的健身器材,吸引住我的目光。一阵淡淡的清香飘来,原来是墙角那几棵丁香树,树上,挂满粉红色的花萼,还有那一抹绿叶。

目不暇接间,同学从办公室出来了,我们约好在这里见面。他是村里的书记,有自己事业,经营一家规模不小的装饰材料公司,生意风生水起,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

同学见面不需要客套,何况从小一起光腚长大的。坐下来,天南海北拉着,不免聊起村子的事情。“你城里人,也许知道一些咱村过去的故事,但不一定知道如今村子里的许多事,我给你说道说道”他调侃起来。

“咱村能人真多,有经商头脑,真是富裕了。你是文人,看你经常发表文章,能不能写写咱村?”同学应该不是作践我。

他这么一说,我倒惶恐起来。文人,与我不着边际,我怕自己拙笨的笔难以描画出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

是啊,如今,村庄周围,全都是泛着绿意的蔬菜大棚。一年四季,满眼尽是碧绿颜色。就是这些绿色,一年一年,带给大家无限的希望和丰收的喜悦。

蔬菜集约化种植,不仅吸引了很多青岛、日照等地的客商,菜农可以获得更多实惠,村中的闲置人员再也不用去邻村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

“现在只要肯出力,钱就有的赚,一个老娘们帮别人割半天菜就能挣一百四十块”同学笑哈哈地说。

依靠蔬菜大棚种植,村民都过上好日子。村里,存款几十万,上百万的,不在少数。不过,要是认为他们头脑简单、小富即安就大错特错了。已经腾飞的他们八如同仙过海,各显其能,在不同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是啊,到现在,这么一个小村,一百多户人家,跑蔬菜运输的有三家,经营蔬菜合作社两家,搞养殖的两家,建筑装潢施工队三家,设摊代收蔬菜的有两家,大棚种植户六十多家,还有饭店、诊所、修理厂等,除了不能动弹的都有事做。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但上面可以描绘最美最漂亮的图画,赵家庄,我的老家,做到了。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日子如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悲伤,在如烟的时空轻轻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突然想起来,一九九六年,为了区分于河崖的赵家庄,我们的村庄更名为大赵家庄。我开始是有些耻笑的,这么一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一瓢扣三个的村庄,竟然也敢称呼“大”。现在看来,是夙愿,还是讽刺,不得而知。

如今,赵家庄依然会缓缓诉说着属于她的故事。

或许,赵家庄本来就是一个故事,无论故事的章节是否完美,可流传的故事都会清晰纪录着曾经的风雨历程。


0
0
0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