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美文志/悦读

丰家雷:遇不着,不生气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4年09月30日 浏览:1678 原创


1048dc238a1daba9c828e06cc1eec6d3.jpg

“遇不着,不生气”是李世玉的口头禅。

农民李世玉在李家庄村也算得上是个人物,他曾在村委会里担任调解委员十多年。

李世玉名字的来历还要从他的家庭说起。他兄弟姊妹共五人,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

两个姐姐没有名字,没出嫁前,按照村里的惯例,叫她姊妹俩大妮、二妮。

新中国成立那年,李家终于盼来了个男孩,一家人高兴的对着祖宗牌位直磕头。解放了,又生了个大小子。

于是,大妮的爹抱了两颗大白菜到邻村上的老先生那里为儿子求个大名。

这位老先生是个老学究,毛笔字写得很好,左邻右舍的春联都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李家有了大喜事,老先生看着满脸都是笑的大妮爹,捻着胡须说道:“姓李,世字辈,就按金玉满堂排吧。男孩就叫李世金,以后再生儿子顺着来,老二世玉,老三世满,老四世堂。”

大妮的爹,不,从这开始就得叫世金的爹了。

世金的爹不识字,一听老先生的话,打心底里觉得亮堂,一路上嘴都合不拢了。

到了老二出生,自然就叫了李世玉。

可人算不如天算。到了三儿子李世满出生后,世金的爹娘未能如愿,没有生出老四来。当然了,世堂这个名字就没有用上。

我们的主人翁李世玉上小学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饿,成了全社会的主题词。填不饱肚子的时候,上学读书也就成了孩子们可有可无的事了。

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终于熬过去后,李世玉在村里又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学,到了停课闹革命的时候,勉勉强强算是高小毕业了。


农村孩子到生产队里当社员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世玉当了小社员不久,村子里来了一个戴眼镜的人。那时候的农村人对戴眼镜的有一种天生的反感,总觉得不是好人。村里放电影,称的上是农村的重大娱乐活动,一个电影片子在各村之间轮流放映,有时几个月才能轮上一回。电影里戴眼镜的人基本上没有好人,不是国民党的参谋长,就是日本鬼子的翻译官。

村里来的这个人据说是个作家,是犯了思想错误才下放到村里接受贫下中农教育改造的。

但,村里人真的见了这位作家后,反倒觉得他不像电影里演的坏蛋,说话慢条斯理的,也没见他在生产队里搞什么破坏。    

作家在村里不大说话。多数贫下中农社员不知道与他说什么好,还多少抱有些戒心。有些人直观地认为戴眼镜有文化的人容易犯错误,与他说话惹麻烦。

多数人不愿意搭理作家,更没有人主动去教育改造他。

李世玉倒不这样想,这个文盲堆里的小文化人从内心里还是想和作家拉拉呱。当时村里的老人还有不少是睁眼瞎,世玉在村里算是识字的年轻人,当然识字也不多。

麦收过后,一个雨过天晴的午后,天热得叫人透不过气来,闷得难受的人们走出家门,到大街上想找个凉快地方透透风,他俩好巧不巧地在村头遇着了。

“吃了吗你?”世玉用鲁西南农村最常用的问候语与作家搭腔。

“吃了,吃过晌午饭了。”作家忙答到。

“你是这个村上的吧。你贵姓?叫什么名字?”作家又问道。对这个半大小伙子的主动说话,作家还是很兴奋的。

“俺叫李世玉。世界的世,玉米的玉。”

“噢,世玉,玉。玉好,这个名字好。还是老话说的好:遇不着,不生气。”作家高兴起来了,话也多了,脸上也有了些久违的笑意。

就是作家说的这句老话,让世玉高兴得直想跳,莫名其妙地激动起来,甚至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世玉家里正遇上一件烦心事。

世玉的大姐嫁到了临村,姐夫是老实的庄稼汉,平时话很少,就知道在地里出力干活。

可是大姐的婆婆却不是个省油的灯,脾气大,不讲理,好骂人,动不动就扯着嗓子骂街,四邻八舍都怕她。

大姐是个勤快能干的女人,家里地里的活都很利落,就是不能让这个多事的婆婆如意,经常挨骂。

大姐常常哭着回娘家。

就在世玉与作家说话的当口,大姐正在家里哭。

世玉没有心情和作家再聊,火急火燎跑回家,见了两眼通红的大姐,急着说:“姐,我有办法了,恁婆婆再骂人的时候,你就躲着她。遇不着,不生气。”

大姐听了,哭笑不得,你个半大孩子懂什么。一个锅里摸勺子,抬头不见低头见,能躲得了吗?

“遇不着,不生气。只要见不着面,就不生气了。以后她骂你就跑,别见着她。”

“遇不着,不生气。这可是老话。”满头是汗的世玉又补充道。

看着弟弟一脸真诚的样子,无奈的大姐只好又回了婆家。

从那以后,大姐有好几个月没回娘家。

爹娘又有些害怕了,让世金、世玉兄弟俩去看看。

吃了午饭,兄弟俩一溜小跑到了大姐家的庄上。

刚进村,就远远看到大姐正站在大路边树荫凉里端着个大碗吃饭,盛了满满一大碗煮地瓜。

大姐忙问,“恁俩怎么来了?”“咱娘叫俺俩来看看你,怎么样,俺姐夫的娘没再骂人吧。”世玉从小就嘴巧,爱说话,抢着回答大姐的问话。

“骂,还能不骂?山难改,性难移。世玉,你说的还真对,遇不着,不生气。她只要一张嘴,我就躲出来,给她来个小鬼不见面。哈哈,爱骂谁骂谁,我听不见就当作骂的她自己。”

大姐一改哭哭啼啼的老模样,看样子,大姐从阴影里走出来了。

兄弟俩一听,也没敢去大姐家里,就回家了。

一路上,世玉有了一种莫名的成就感。脚步也轻松了许多。

“遇不着,不生气”真好!


街坊四邻总是大事不多见,小事不断线。

再遇见磕磕碰碰的事,世玉上前就劝:“鸡毛蒜皮的事,让让就过去了。老话说的好:遇不着,不生气。”说着就把其中一个连拉带拽地弄走了。

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在农村,小矛盾、小纠纷很多,也很常见,极少有特别激烈的矛盾。事实上,很多事情也没有必要非得争出个子丑寅卯来。

就这样,世玉劝架也有了点小名气。

大队改成村委会后,社员成了村民,干部时兴选举了。

世玉脾气好,心眼正,还是个热心肠,村民选他当了干部,成了村里的调解委员。

“遇不着,不生气”也逐渐成了李世玉的口头禅,全村人都知道。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标识。

让李世玉真正出名的还是他劝解了张文山和李世武的纠纷。

李家庄村主要有李、张两个大姓,李姓多些,村委会成员中李姓占三人,张姓占两人。

张文山和李世武本来是前后邻居,相处的还不错,年龄也都和李世玉差不多。

张文山连着生了两个儿子,可李世武生的两个都是女孩,这让李世武夫妻老是觉得矮人一头。

李世武两口子就商量,现在计划生育抓得紧,要想生个儿子,就必须准备好罚款,要抓紧去挣钱。

两口子说干就干,世武岳父家的村子距县城只有三里地,有个砖窑,为城里工地上运砖能挣钱,一地排车砖运费有两块钱。他两口子一天能拉五趟,一天就能赚十块钱。

这样的好生意让世武两口子觉得就像天上掉钱一样。他俩人别看一到晚上累得连饭都不想吃,天天灰头土脸的,可一想到每天能挣十块钱,就又干劲十足了。早起晚睡拉砖挣钱,像是着了魔一样。

精明的世武在岳父庄上发现了一处空闲宅子。于是托内兄牵线租了下来,住在这里拉砖方便,这样每天至少能多跑两趟活。

有了钱的世武想回老家翻盖房子,他住的那个土坯房是他爹分家时分给他的,到了他这里少说也有五十年了。盖个好房子成了他多年的心病。

这个想法刚一说出来,后邻居张文山马上就蹦了起来:你盖新房子行,但高度不能超过我家的旧房子。你有钱也不能欺负穷人。

农村老风俗,前面的房子如果盖高了,会影响后面房子的风水。房子一样高没问题。文山的两个儿子眼看着一天天长大,房子的风水可不是个小事,两个儿子还要娶媳妇哩。文山在这件事上很执拗。

世武听了,当时就急了:盖新房子和你的旧屋子一样高,这怎么可能呢。再说了,过去的土坯屋子矮,地基低,面积小,是当时老一辈人穷条件差凑合着盖起来的。现在如果新房子还是按老样子盖,盖起来既不实用又不好看,那还有什么必要操这份闲心,花这份冤枉钱。也不知道文山这老小子买个炮仗没捻——咋想(响)哩。

文山和世武为这事吵了好几次了,最后全家人齐上阵都参与了争执,两个媳妇还差点打起来。

老邻居都来劝架。劝架的事自然少不了世玉,他是调解主任嘛。

这个事确实不好办,两家人各说各的理,谁都说不服谁,一见面就吵成一锅粥。再不解决这个矛盾这两家人有可能打大架。

火药桶眼看着就要点着,急得世玉是团团转。

最后还是世玉这个当领导的办法多。

他先没让文山和世武两家人见面,自己分别找他两家的男人说道说道。

文山是个犟驴,说什么都是油盐不进。

世玉只好苦口婆心地做世武的工作。在世武家里,世玉说着说着,他突然想起来了个妙法,大腿一拍:“还是老话,遇不着,不生气。世武兄弟,我看你就别犟了,山不转水转。把你租的房子买下来,靠城近,你又会做买卖,比在老家翻盖这个破屋强多了。”

世武还是愤愤不平:“我就是心里憋得慌,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咱自己花钱出力盖个新房子,碍着他什么事了。他不让盖就是欺负人。不就是看着我没有儿子吗!说什么也得生个儿子给他们看看。”

世玉又劝道:“养家不治气。两家真要打起来,谁都没有好果子吃。邻里百舍的,哪里有什么长短。世上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遇不着,不生气。让让就过去了,人挪活树挪死。以后咱到城里干个大买卖,挣个大钱,到时候谁不说咱世武兄弟有本事。针尖对麦芒,总不是过日子的办法。”

世武两口子商量了一夜,觉得世玉的话是对的。日子总得过下去,这样干耗着,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自己再有理,与文山这样的憨熊拧种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人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哎,后退一步天地宽。就听世玉二哥的。

一不做二不休。世武两口子狠了狠心又借了点钱,把租的那处宅子买了下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惹不起还能躲不起,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事。

接下来的几年,世武的小日子真的是芝麻开花。

先是用拉砖挣的钱买了头毛驴,后来开了个建材商店,再后来办了个水泥制品厂,专门为建筑工地供应材料。

人好不如命好。世武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生了儿子,又赶上城市大扩建搞拆迁,他买的老房子院子大,一下子在县城里给补偿了三套楼房。乡下庄稼汉一夜之间糊里糊涂竟成了城里人。

很多年轻人到城里打工,买了房子,孩子在城里上学,村里人越来越少了,留下的大多是老年人。

世武还是想老家,隔三差五回村逛逛。再回到村里,人们见了世武,老远都给他打招呼,这个李老板长那个李经理短的,叫得他心里像灌了蜜。

可是世武只要见了世玉,比亲兄弟还亲,大老远就喊:“二哥,二哥,还是你有眼光,你真有本事。当初听你的话没错。那年多亏了你,我买那个宅子太划算了。走,喝点去。”

世玉听了也是乐呵呵的:“遇不着,不生气。老话说的就是对!”


李家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村、太平村。世玉的调解工作更加出名了,一次县司法局领导来镇上调研,听了他的做法,很感兴趣,马上整理了个材料报到了县政府。分管县长在他的先进事迹材料上批示:“李世玉同志的做法很好。‘遇不着,不生气’看似很简单的两句话,很有哲理,适合农村,适合农民,是解决农村纠纷、稳定农村局面的好办法、灵办法。该经验很值得在广大农村推广。”

县长的批示让世玉一下子风光无两,上了电视,登了报纸,还在县里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他的这句名言也传遍了十里八村,一时间在附近村里仿佛成了没有不知道的名人,走起路来都和原来不一样了。

世玉大姐的孙子叫书文,是个读书的材料,从小学习就好。这不,考上了博士,说是研究社会学的。每次放假,他都到舅爷爷这里来看看,也想通过这位乡间“明白人”来了解现在农村的轶闻趣事。

到了假期,书文又来看他二舅爷爷了。

世玉见博士表外孙来了,高兴得两眼眯成一条线,在街上老远就笑呵呵地对老邻居们喊:“大姐家的孙子书文是个博士,学问大,刚放假回来就来看我这个舅爷爷了。”走到家里忙拿出报纸来让书文看。

听着二舅爷爷最近的风光事,看着报纸上他老人家的先进事迹,书文问:“遇不着,不生气。这是谁说的?”

博士书文实在想不起这句名言的出处。

舅爷爷不屑道:“还博士哩,这句老话你都不知道。这是人家作家告诉我的。”

他老人家把当年与作家见面说话时的情形绘声绘色地讲给了书文听。

二舅爷爷滔滔不绝地说着说着,书文猛然间就明白了:“哎呦,我的亲舅爷爷来,这哪里是什么‘遇不着,不生气’,人家作家说的应该是‘玉不琢,不成器’,《三字经》上的。”


丰家雷,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讲授人,中共济宁市委党校特聘教授,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特聘教授。

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图书策划、编辑、设计、出版、印刷服务工作,与国家级出版社努力打造规范高品质的出版品牌,多套精品丛书正在推进中。并承担各种志书、文史资料、地方文化图书的编写、创意等工作。深耕地域文脉,精编,精校,精印,用专业的创意、精心服务,助力各地文化事业发展。独立书号、音像版号、丛书号多种选择,媒体推广,图书馆藏,首发研讨,欢迎咨询。

出版专线:0531—88024369    

宋登科:13853164811(同微信)


6be13ffff344f3dced54dcae3d0cfb3e.JPG

0
0
14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