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美文志/专栏

王新梅: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康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1年07月27日 浏览:3691 原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

初次接触扶贫工作,还是一年前的夏天。当接过这项工作的时候,心情其实是忐忑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干好这项工作。拿着被扶贫人的资料,详细地阅读着:这是一位60多岁的李姓大姐,丈夫刚去世一个多月,女儿在外地工作,如今一个人在家独居。

我按照资料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想了解一下情况,可连续打了几遍都无人接听。我突然担心起来,带着相关的资料和表格驱车40公里,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小村庄。

几经打听,找到了李大姐的家,她住在村子的最南边。推开虚掩着的院门,不大的院子里零星地种着几种应季的蔬菜,东一棵西一棵的;墙边上,几蓬豆角缠绕在几棵小树上,居然结了几根长长的果实;水管边,散落着水桶和舀子;一把笤帚,静静地竖立在屋门边。

我轻轻地敲了几下门:“李大姐,李大姐在家吗?”

“在家,进来吧。”过了一会儿,屋里才传出了回答声。

进到屋里,入眼便是一片凌乱:沙发上堆满衣物;饭桌上放着吃剩的饭菜,用纱网罩着,纱网上零星地趴着几只苍蝇;水缸盖上放着几只西红柿和黄瓜,这大概是院子里那几棵植物的收获吧。

这时,李大姐从里屋走了出来。瘦瘦高高的个子,六十多岁的年纪于她来说苍老和憔悴了许多。衣服不修边幅,一头短发随意地蓬松着,有气无力的样子。

我说明了来意。她慌忙将沙发上的衣物推向一边,腾出了能坐一个人的空位,连忙说:“快坐,快坐!”

我坐了下来,拿出表格正想进入工作状态,就听李大姐略带抵触情绪地说道:“我不用你们帮助,这一个人就是混日子,说不定哪天就追随老伴走了。”说着说着,那眼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老伴的突然去世对她打击太大,她还没在痛失亲人的阴霾中走出来,使她无法面对现状,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向领导做了汇报。第二天,带领我们单位的志愿者,购买了生活用品和卫生洁具,再次赶往李大姐的家。锄草、浇水、收拾院子,打扫屋子,陪着大姐拉家常,讲解扶贫政策。同时,我们向村领导说明了李大姐的情况,也向住得比较近的邻居打了招呼,叮嘱平时多关注一些,一起帮助她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

暑来寒往,一年过去了。在这期间,去大姐家的次数自己也记不清了。协商帮扶措施,落实扶贫项目,给大姐安装了数字电视……疫情期间不能见面,我们就电话联系。走着走着就多了一份牵挂,就成了姐妹。如今,再去大姐家,满院子的蔬菜郁郁葱葱井然有序,桃树杏树硕果累累压弯枝头。大姐早已迎在大门口,满脸笑容地说:“这么远,别跑了,我现在生活得很好了!村里和镇上的领导经常来看望我。领着养老保险,入着医疗保险,这满院子的瓜果蔬菜吃不了,拿到附近的集上,零花钱也够了。”

望着这满院子的生机和活力,像极了现如今的李大姐。我知道,她走出来了,她走出痛苦,走出阴霾,她看到了希望,她向往美好的生活。

感受着这个小村庄的生机勃勃和蒸蒸日上,油然而生的欣慰和感动萦绕在心头。是的,那些温存于心的感动,缠绕于灵魂的执着,都是人生不改的本色。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我懂得了付出与坚守的真实含义。

那在夕阳下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小村庄,那条通往村庄的充满阳光的道路,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是我们一致前进的方向。因为,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康!


0
0
0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