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散文窗/地方频道

袁恒雷:留不住的岁月,斩不断的乡愁——刘芳军散文印象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1年09月25日 浏览:3283 原创


 

刘芳军为人熟知的社会身份是一名山东省的知名律师,在我们的印象中,律师给人的印象自然是行事缜密、口才出众,但刘芳军在做好这一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还是一名颇有文艺情怀的散文作者。通览刘芳军的一系列散文作品我们发现,他拥有强烈的怀乡情怀,即便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知道再也回不到往昔的那些美好,可他眷恋着,喟叹着,将无尽的乡愁熔铸笔端,编织成一篇篇绮丽的文章留存心间。

山东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其地位一直处于不容忽视的位置,且不说早已为世人共知的孔孟之乡地,就是在近代以来的峥嵘岁月里,山东这片英雄的沃土也从未缺席。刘芳军从年龄来说并未亲身经历革命战争年代,但打小的耳濡目染,他对这片生活战斗过英雄先烈的土地抱有无限的尊敬热爱之情,他是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于是,他笔下的红色散文令人赞叹——其拥有炽热的激情、丰富的细节、典型的人物形象,如同我们看过的那些经典战斗片一样,将当年的战斗岁月依次呈现。比如《徐万粮大捷》,他将以李家芳为首的一系列山东英雄模范人物,点面结合式地塑造出来,不仅将这一山东地区影响巨大的抗日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还让人们记住了这些保家卫国的英雄儿女可歌可泣的故事。战斗的经过交代地详略得当,最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述完这次大捷的经过后,对李家芳这个人物实现了首尾呼应式地衔接,真的如同影视剧手法那样去刻画他,出场时是典型的男主角的形象,“走来一个高大壮实的汉子,脸上黑中发红,泛着亮光,二目炯炯有神,步伐矫健。”而结尾在打了胜仗后,又是一副英雄模范人物对新的胜利的期许:“李家芳向东方望去,此时天空已露出鱼肚白,天地相接处已红云飘荡,相信一轮红日马上就要喷薄而出,八路军战士们如天兵天将在抗日沟掩护下,就如同鱼入大海,在拂晓的鲁北大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去迎接又一场新的胜利。”可以看出,虽说《徐万粮大捷》是一篇英雄故事的素描速写,但可以看出作者刘芳军有写作军事题材长篇小说的潜质。这篇作品不仅让我想起两年前我读到的茅奖获奖作品徐怀中的《牵风记》,更是让我想到最近刚刚读完的徐贵祥的长篇小说《穿插》,都是将残酷的战争悲剧美以诗意的美学笔调呈现。不知刘芳军是否对自己这方面的写作自觉可有注意到,但我对其写作战争文学题材作品表示期待。

另外,刘芳军写作数量更多、质量同样非常上乘的作品,还是当属他怀乡的一系列散文。在这些作品中,他怀念故人、品咂美食、畅聊山水,无不饱蘸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非常真诚的,恰如著名散文家王剑冰所说:“散文从骨架到内容都必须真,真实的,真诚的,真情的。散文的真,它连着你的性情,你的品格特征、道德标准以及认识事物的价值观,说到底,散文是个人人格的展示,无法躲藏。不管你是叙述个人的还是他人的小事件,或是文化的、历史的、人生的大题材,和对应的叙述对象的情感全是相通的,和你的实践、观念、立场、知识、品性全是相通的。”唯有如此,作者才能看到那些生动的表情、鲜为人知的故事、富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令人垂涎的美食、外地人难以发现的沟壑等等。刘芳军对故土报之以赤诚的大地之子情怀,他即便离开故乡多年,可他还是想要寻找各种机会回到故乡,如同一次次投身于母亲的怀抱,栖身于故土大地之上,用脚步丈量,用目光搜索,用真心聆听,用笔细细思考记录。于是,他发现了许多故乡人都忽略许久的凡俗之美,对这里的苦难与辉煌进行了详细观照,把沉潜于日常生活的美学细致打捞与补缀,这些美是日常文化的活化,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原乡。于是,他写下了对其一生都具有深刻影响的启蒙老师王老师(《忆恩师》),写下了承载其童年无限美好的《家乡的徒骇河》,写下了带给他至今仍念念不忘的舌尖美食《虾酱》,写下了从小对其严格教育、长大仍把他当孩子关爱的伟大母亲(《母亲》),更是在《为了留住乡愁》中,将老家垛〇村修建村牌坊的前因后果,以四千余字的详尽笔墨全面予以呈现。通读刘芳军的这一系列散文,带给笔者的是一次次的亲切之感,刘芳军不是专业的散文家,他也很清楚自己散文写作的优劣所在,于是,他摈弃了书写的庞大课题与多重笔法,完全回归于白描的书写。可就像大朴若拙的创作思想得以成功实现一样,正是这样朴实无华的笔墨,却是最触动人心的回归。且看他书写的这些对象与意象,真的不需要再多的修辞去绮丽呈现,他书写的正是他打小以来最为熟知的人与物,何须多此一举呢?就把他们一一回归笔端记录,就是对往昔岁月的最好致敬了。所以,刘芳军的这些作品虽然数量不多,可因为其真诚感情的熔铸,每一篇都是拎得起、立得住的动人篇章,这就足够了。

那么,透过刘芳军的散文我们读出了一个共鸣的印象——那就是我们中国人共有的怀乡情愫,确实不会因为离家多久、离家多远而更改,而将这个乡愁沉淀成岁月的美好,确实应该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课题,就像刘芳军所说:“使人们记得住乡愁,把家乡作为自己的自豪,作为工作、生活的动力。”这无疑启示那些离开家乡的人们与家乡去实现良性互动,去实现多方受益的共赢结局。刘芳军无疑在个人与家乡之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此真挚情感的人,他不光会是个优秀的律师,也一定会是一名写出更多散文佳作的作者。


5b5b015e993244fafdeb1035eadd7df6.jpg


袁恒雷,现居吉林桦甸,哲学硕士。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学报》《文汇读书周报》《南腔北调》等报刊发表文论百余篇。出版《住在乡下的海德格尔》等文集四部。

0
0
2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