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美文志/新作

徐可顺:捧读生命之书——张谊和、张夏父女之著《素笔铅华》读后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4年12月05日 浏览:516 原创

   

             

87bc943103de3f630c4bdb581e2ce25c.png

                           

       每个人一生都有自己最拿手、最得意的制作、物件等,这个物件,或是一件工艺品、或是一件珍藏的稀物、或是一道令人心仪的家常菜,等最敬重的客人或朋友光临时,他就会满心诚意奉献上来。

很显然,《素笔铅华》就是张谊和、张夏父女敬奉大家的精神大餐!张谊和先生视之为生命之书。他过去从事教育工作,关于“教书育人”的个人理解、独立思考,都随时付之于日记。《素笔铅华》文稿基本都是脱胎于这些年他的反思日记、随笔等,结集成书时,他对根植于其个人生活的这些记录,或是进一步完善,或是将同一问题几次、十几次思索,劳神费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排列组合、乘法乘方等深加工,日记的文学性进一步彰显、丰厚,让文字见证了历史,让思想影响着未来。

       中国日记资料馆创办人古农先生说,日记是最好的陪伴......这种陪伴,是真正的白首偕老。谊和先生用半生的行动, 诠释了这一点。他把日记视为生命之书。我理解,这是其用日记形式精心演奏的生命之曲。

       由素笔到铅华,是从量变到质变、是从零散到归整的过程,是从心想到书成的生命结晶与升华,是人生的一次文彩绽放与精神腾达。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谊和先生父女之作《素笔铅华》的出版,是他们怒放的生命之花,是文学梦的青春之花,更是他父女招待文朋好友的美酒佳肴。我想,每个拿到这本生命之书的人,都值得珍视。

       一、交谈识其人。与谊和先生相识,应该是在张炜读书会上,由于坐得并不靠近,所以交谈不多,交往也不很多,只是彼此微笑着打个招呼。但是这个招呼,就是一种期许、默契,因为彼此觉得友善心诚。谊和先生重谊、谦和、低调,学问深但不张扬,常静坐听而不喜长言。最近,在周三读书会上坐得近了,他常给我拉起他的学习、成长及与儿女的相处之道,很受启发。他师范起程又转生物,对生命的深悟与探源,使他思想、见解不同于同龄人,超前,豁达,虚见中透着乐观坚定和自信。或许这种静达,才能使他安于教学,勤于笔记,用近40年的日记积累,成就出今天的大著《素笔铅华》。我想,他是欣慰的、高兴的,也是激动的,感恩的。

       二、拜读知其志。周一中午时分,谊和先生通过微信,传来《素笔铅华》电子版,让我先看看、周三读书会上说两句。鉴于平时交往与其为人,我愉快地答应下来。可是,由于时间短,我没有更多时间从头至尾看,而是重点拜读了开头的《走近张炜读书会》《仰望星空》《活在人们心中》《谁持彩练当空舞》等几篇和后记。这一读,让我读出了他的早识,他的毅力和坚守。他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开始写日记,到现在差不多近40年了,可以说他的青春年华、职业过往、人生阅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都融进了日记中。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40多年的日记,见证了个人的生活与成长,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变化,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 40 年的教育发展。所以我想说,他40年的日记生涯,践行了沈从文先生所主张的:只是写点东西证明自己还活着,且不是马马虎虎地活着。这一点,我想,他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值得我学习。

       三、刮目仰其果。谊和先生痴迷日记,我想与他早年敬佩自牧先生等大家有关。他说,写了多年日记,特别关注有关日记的信息与研究。正是由于他的这份执着,当他在散文群里看到介绍自牧老师的文章时,就铭记自牧老师多年前创立了《日记杂志》、并在河北保定召开的第二届日记文化座谈会上被评选为首届“中国日记十大杰出人物”的事。从此,他深信自牧先生所说的“年谱是骨架,传记是血肉,日记是人的心灵”的体悟,并潜力实践之。20年后,即2004 年 9 月 9 日,《济南时报》刊发了《一个老教师的教师节日记--教师节日记写了 20 年》,产生了广泛影响。教师节当晚山东电视台晚《今日报道》播出了他的专题片《20 年日记见证教师节》。这些又都收藏在2020 年出版的《学校教育研究践悟》一书中,题目是《教师节日记 35 年:持之以恒做好每一件事》。除此之外,他作为执行主编,还编著了《游学天下》之作,作为省实验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选修学分的内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深入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起到了推进和促进作用。

执着于四十年的坚守,他悟得日记的属性:修身养性,“立言”“添章”,彰显社会意义。这些,汇成一句话,日记是抒写个人的、时代的生命报告书。而《素笔铅华》就是他们父女生命报告书的集大成!

       最近收到自牧先生赠送的《日记杂志》,他把写日记形象地喻之为“种豆得瓜”,并在扉页上这样写道:中正守和,不负今日。我想,这是对我的期望与勉力,也是对日记爱好者、将日记视为生命之书的谊和先生的鼓励与鞭策!

至于日记是否属于文学范畴,我把握不好,但读了谊和先生的《素笔铅华》,我深深被其洋溢着的文学性所感染,所以我个人认为,《素笔铅华》是日记中的文学范,文学中的日记体。

       相信谊和先生会在人生第二春,秉笔直书,抒写人生更加精彩的生命之著!


0
0
2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