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美文志/新作

臧景亮:素笔洗铅华浓墨写人生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4年12月05日 浏览:584 原创


eb2cf58af613d03874abcf686f2736a4.png

初冬时节,由山东省散文学会策划,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海岱文韵”丛书之《素笔铅华》正式发行。此书由张谊和先生与女儿张夏合著。正所谓:父女爱文学,携手汇一册。素笔洗铅华,浓墨写人生。

与张谊和相识于多个读书会和几场文学活动现场,印象中他总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通过交流接触,又给人以谦逊、和善的感觉。

读完《素笔铅华》部分文章以后,留有如下印象。

文字考究 学术味浓

作为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张先生学养深厚,不仅喜读书,而且善读书。这一点,在他研读著名作家张炜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仰望星空》一文中,为更好地阅读张炜作品,他采取“迂回战术”,先后从李恒昌《大地上的长恋:张炜创作评传》和张期鹏《张炜评传》读起,认为这是走近张炜《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文学:八个关键词》等鸿篇巨著的“捷径”。通过评传的侧面,可以了解张炜作品的正面,正面与每个侧面都是辩证的统一。

另外,像是作品集里的《活在人们心中》《谁持彩练当空舞》《找寻“纯粹清澈”的童年》《“童年”——纯真质朴的文学之源》《荡漾着无穷的力量》等,都是他在张炜读书会期间的所思所想。有的夹叙夹议,有的旁征博引,有的融入现实,有的充满哲思,散发着浓郁的学术意味。此类研究张炜作品的文章占到新书近五分之一,很有借鉴启发意义。

阅读深入 坚持日记

由于职业原因,也因了文学的缘故,从年轻到退休,无论是在济南历城师范当老师,还是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从事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张谊和始终没有中断写日记。近四百万字的日记里,既有工作经验,也有生活琐事;既有阅读体会,也有讲座重点;既有出访感悟,也有心灵启迪。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不乏灼见和金句。这些日记,堪称是一座文化、文学的“富矿”。作品集收录的很多文章都是通过日记整理、打磨后形成的。正如我省著名散文作家王展先生在此书序言所说,作者从那一本本写满岁月感念的日记中,抽丝剥茧,找出藏在心中的记忆、感动,甚至遗憾,用文字点亮,这也是无数人追逐文学信仰的原因。

说到喜欢阅读,在他那篇《时光列车》一文中得以充分体现。从济南去上海参观学习的高铁上,伴随飞驰的高铁,他的思绪跟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也飞驰起来。从清凉油在阿拉伯世界被视为宝贝,到他特别钟情的风油精,“一喜欢,什么病都能治了”,并成为永久的情怀。还有杜月笙女儿杜美如,听她妈妈姚谷香告诫:“千万不要倚仗父亲的名字,除了一个杜字,别的都没有太大的关系,要不然以后怎么过日子。”他感悟到,这种自立自强的教育即使在当今也非常有意义。高铁快速地行驶,《千年一叹》让他的思绪也不断切换。这种切换,实质上是作者与一位大文化学者在探求精神的同频共振,和心灵的圆融共鸣。

心静如水 光而不耀

学者、作家官春生先生曾说:“心有多静,学问有多深。”在喧嚣尘世,能够找寻一处心灵的桃花源,拥有一片宁静的芳草地,素笔洗铅华,浓墨写人生,这该是一件多么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呀!张谊和与女儿张夏以22万字的《素笔铅华》做到了。这是“静水深流,智者不言,光而不耀。”这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拥有这份宁静、从容和美好,张谊和先生是幸福的。     

4cd110f0b44a529069dce714a65d68eb.jpg

臧景亮,周三读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阅读协会理事。                      

0
0
4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