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时光漫步》孙秀立
云淡风轻且丰富多彩的岁月
许 晨
“守着寻常日子,珍惜拥有,爱我所爱,做一个清幽,清新,清凉,清香,清喜,清净的女子……浅浅走过四季,永远散发着清新淡雅的幽香,氤氲一季季草木生息,清新脱俗,善良简素,被自己所爱,为岁月厚待,安静地看光阴在不经意间老去……”
这段温文尔雅、潇洒从容的文字,出自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士笔下——一部名为《时光漫步》的散文集,里面不少篇章均是如此这般地恬静、温馨和亲切。细细品读,仿佛看见迎面走来一位打着油纸伞、娉娉婷婷丁香一样的姑娘,只不过她不像民国诗人戴望舒所描绘的那样“结着愁怨”,而是笑靥如花、神清目爽。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我们可爱的祖国走进了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新时代。
本书作者名叫孙秀立,是我们鲁西北德州地区的老乡和文友。实在说,初次听到这个名字时,还以为是一位男士呢,因为按照国人的起名规律,女孩子学名一般是“秀丽”二字。果然,见面结识之后,她自己解释说:原本是美丽的丽,可上户口时让户籍民警给写成了独立的立,不过感觉“秀气又独立”,意思也挺好,一直用下来了。真是歪打正着,可以说从某种角度上有利于她的成长。
那是两年前由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知名作家走进德州庆祝建国七十年大型采风写作活动。作家们组成几个小组分赴德州所属县区采访,我负责带队来到乐陵市参观采访,成员包括禹城、东营、莱芜的几位作家,时任禹城市作协副主席、《禹城文萃》主编的孙秀立也在其中,我们就此熟识起来。她为人热心爽快,做事不辞辛劳,圆满完成了在乐陵的写作任务,印象甚佳。
后来,她真诚聘请我为其主办的“史志花开”公众号做文学顾问——当我了解到这是培养文学新秀的平台,而且办得很好影响广泛时,便欣然应允。在我撰写的关于脱贫攻坚的新作《山海闽东》发表出版后,反响不错。孙秀立作为基层文学工作者,积极组织读者阅读反馈,令人感动。所以,当她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作品结集出版,请我审阅并为之作序时,虽说正值喜迎建党百年华诞,手边的工作十分繁忙,又正逢炎炎酷暑,我还是爽快答应了下来。
由于我做过多年的文学编辑,曾在《山东文学》期刊任职副主编、执行主编和社长,而且本身也十分喜爱散文和报告文学这类体裁,写过一些受到欢迎的作品,对于一篇抑或一部散文集的优劣,可谓是有眼光分辨的。于是,我静下心来,细致审读孙秀立发来的电子版书稿,就像开头所描述的那样,感受清新而深刻。
全书名为《时光漫步》,根据内容和主题分为三辑,也就是三个“版块”。一是“情深似海”,主要展示了作者对父母亲友、家乡往事的真情表达;二是“行走山川”,主要写出了作者在外出旅行、参观采风的所见所闻;三是“流年碎影”,则是表现了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感受与感悟。具体分析一下,我认为孙秀立的散文随笔具备这样几个鲜明特色。
第一,“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纵观这部《时光漫步》,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那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她通过一篇篇真诚朴实的文章,回忆了自己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的难忘往事,讴歌了父母亲朋的慈爱、善良和辛劳。这在第一辑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家有父母》《故乡的小路》《1993年,那场大雪》《正月初二回娘家》等作品,尽情抒发了珍藏在心底的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有的场景动人心弦,甚至催人泪下。
请看《父亲节的电话》一文,作者讲到学校毕业之后,离家进城工作,进而结婚成家,平常忙碌于单位事务和自己的小家庭,回家看望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能为父亲买了手机,准备有空或者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问候。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时常忘记。尤其在父亲节那天,竟让一直盼望的父母落了空。此时,内疚的作者在后来回家时想弥补一下: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我这个当女儿的是多么失职。
我用最世俗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亏欠、换取自己的一点心安,我拿出一沓钱来递给父母,父母死活不要。
父亲说,我前段时间去医院看病,你花了不少钱。
母亲说,现在孩子小你花销大这钱说什么也不能留。
说他们不过,我只得强硬地塞给母亲。
临行,我打开包,赫然看到那沓钱又躺在那里,不知道母亲是如何躲过我们的眼睛,不知鬼不觉地将钱放到包里去的。我的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涌出来……
其实何止作者啊,我想每一位读者阅读至此,都会感同身受,怦然心动的。
第二,“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作者表现出了轻松达观的人生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有把“家长里短,儿女情长”的日子过成诗的心境。平常生活里,她喜欢读书、养花、听音乐,还把宠物小狗养成了“孩子”一般。请看她的《做俗世里的妙人》《岁月如水静静地流》《人生下半场》《那年我是代课老师》《家有小儿初长成》等篇章,大都是一些凡人小事,甚而个别有“不如意事常八九”的波折,都能够很快找到释然的缘由,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比如,《阳台上的牵牛花》一文:
“那一朵朵开得艳丽的牵牛花,每天迎接我上班,它们形似喇叭,薄如蝉翼。中午,在太阳的暴晒下,牵牛花的头开始耷拉。——它的花又大又薄,且花中水分丰富,太阳照射时,水分在较短时间内便会蒸发。如果是阴天,太阳不那么毒,牵牛花开花时间会长些,有时甚至到下午还开着……
在办公室里坐累了,出来看看这些小精灵,满身的疲惫和惆怅都会烟消云散。寻常日子,所需并不多,布衣饭菜,闲适心情,捧一本书,沏一杯茶,有个漏天阳台,种一片花草,忙时看看书,闲时赏赏花,足矣。”
看似轻松淡雅的句子,其实深藏着复杂又多彩的人生态度,表面上人淡如菊,骨子里追求超凡脱俗。如此说来,作者是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呢?仔细分析全文,你就会看出并非如此。只是说遇事不要计较,宽宏大量,眼光往前看,过好每一天。这与个别人小有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患上抑郁症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赞赏和提倡的应该是这种心态。
第三,“东边日出西边雨,万水千山总是情。”孙秀立是一位热爱文学事业和追求高雅趣味的女士,因为工作的关系,会时常外出采风、参加各种文学活动,或者利用节假日去各地旅游观光。她是个有心人,每到一地,往往不是沉浸在异地风光美景之中,而是很快抓住活动的特点或者当地的特色,写出一篇篇游记随笔式的散文,既能不负使命的完成采写任务,也锻炼了自己观察生活和构思写作的能力。
文集中的《运河悠悠德州美》《行走在闽东大地上》《一场美丽遇见》《墙上的弹壳》《秋高气爽利津行》《内蒙古之旅》等篇章,均表现出了上述写作风格。在这里,我们以其中那篇《歌声里的硝烟——写给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为例解读一下。这正是2019年5月我带队去乐陵采风时的成果。当时我们全组人员一同参观了这座老区的革命纪念馆,深受震撼。回去不久,孙秀立就拿出来这篇作品,以几首历史歌曲的背景和事件展开,再现了抗战时期英雄的冀鲁边区人民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悲壮历程:
一首首战歌,像一束束火炬,点燃了八路军战士的理想之火,革命之火;一首首战歌,像一支支冲锋号角,鼓舞着八路军战士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一首首战歌,像一把把利剑,刺向敌人的心脏……
此文好就好在构思巧妙,文笔清新。它不是泛泛而谈纪念馆的来龙去脉和历史风云,而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大刀进行曲》《歌颂马振华》《冀鲁边进行曲》等战歌,串联起那个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和抗日军民的拼杀精神,以及各个阶段的战斗事迹。题目取为《歌声里的硝烟》,生动而又形象,值得点赞。
总而言之,孙秀立的这部散文集能够从庸常的生活中,寻觅到平民百姓的幸福,总结提炼出人生的哲理,实属难能可贵。真可谓将平淡无奇且风雨坎坷的日子,过得云淡风轻,丰富多彩,留下了一页普通人的时代记录。如果在选题上和文字上再精练一下,可能就更好了!不过,作为青年作家的第一部散文集,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就很不错了,让我们祝福她再接再厉,再出佳作!
许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第六届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山东文学》社原社长主编,国家一级作家。
目录
决战徒骇河,奋进新时代1
云淡风轻且丰富多彩的岁月3
情深似海
家有父母3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7
父亲节的电话10
雪花泪13
玉米熟了,姥姥走了18
陪我喝茶的人走了21
那年我中考23
家有一宝26
枣儿红红情深深28
正月初二回娘家30
享受美好33
我的“腊八”35
雪落下的声音37
有种别离叫我想你40
我的第三个孩子44
怀孕的那些事儿48
我的哥哥有点儿黑50
有一种爱叫我陪你长大53
故乡的小路59
故乡是我记忆里的刺青62
没有开始的恋爱66
那年我是代课老师70
行走山川
走进“桃花源”75
崇文重教的博士村77
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79
咱们禹城的乡镇人83
馒头姐创业序曲88
一场美丽遇见97
歌声里的硝烟100
椹果飘香107
近乡情更怯109
你从远古走来112
墙上的弹壳114
运河悠悠德州美120
新时代的吕梁英雄123
秋高气爽利津行129
深秋里的“古贝春”134
行走在闽东大地上137
游趵突泉141
内蒙古之旅143
流年碎影
做个37度女人159
做俗世里的妙人162
活出属于自己的姿态164
岁月如水静静地流166
三月,在一棵桃花树下读书168
哦,春天还在170
踱步寻找,岁月甚好172
楼前即景174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176
简单的日子178
小时光180
看花的同时,花也在看你182
放下手机184
阳光很暖,岁月很长187
初冬微凉,阳光暖暖190
人生下半场192
阳台上的牵牛花196
又见晚饭花儿开198
夜半蚊声到枕边200
今夜,我又想起了他202
深夜醉酒的女人205
我和眼镜的故事209
睡觉的资格211
小儿爱上古诗词213
家有小儿初长成215
有一种爱叫放手218
教子有方220
我家的“二胎”223
高小夕226
我家的“臭小子”和“臭妮儿”229
家里那些狗事儿231
后 记238
孙秀立:家有父母
人的一生要面临很多选择,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生身父母。
一
母亲今年68岁,满头白发,大概是遗传吧,在我记事起姥爷姥姥就是满头白发的样子。母亲以前总是染发,后来知道染发对身体不好,不染了,我支持母亲的做法。父亲和姐姐还是怂恿着母亲染,说一头白发显老。看我支持,母亲也坚持不染,父亲和姐姐也就依了母亲。
母亲的头发从前面看几乎没有了黑发,一头白发的母亲看起来比同龄人老。再加上前段时间在家浇麦子,被春风一吹,皮肤变得黝黑粗糙,满脸的褶皱,更加显老。母亲的样子让我有些不忍,更不愿相信母亲的苍老。总觉得自己还是孩子,怎么母亲已经老成这个样子。
母亲送我上学的情景似乎还在昨天。上学时下早自习,冬天冻得手脚冰凉,回到家赶紧上炕,把脚暖在被窝里,喝一碗母亲熬好的地瓜粥,穿着母亲在煤油灯下做好的千层底,匆匆去上学。
赶上下雨下雪天,棉鞋湿透了,脚冻得冰凉。母亲把棉鞋放在炉子边上烤着,一次炉火太旺,鞋的一侧烤焦了,因为没有第二双鞋可换,母亲打了补丁,我只好穿了打着补丁的棉鞋噘着嘴去上学。
后来,母亲加班加点为我做了新鞋,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的母亲是那样年轻漂亮,什么时候母亲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昔日的黑发去了哪儿?为何都成了白发?昔日光滑的面庞,怎么成了满脸的褶皱?!
小时候,不懂事,也曾问母亲“我从哪里来”?母亲总是骗我说,是从邻村抱来的,于是,每当受了委屈,少不更事的我总是一个人哭着朝邻村的方向走去。
小时候,母亲说什么都信。母亲说南瓜子吃了会长龅牙,于是真的不敢吃。一次没忍住偷偷吃了一个南瓜子,担心了好久,生怕长出难看的龅牙。
上学回来鼻子冻得通红,母亲说别动啊,一动会掉下来,于是真的不敢动。
写完作业的夜晚,母亲跟我猜谜语:黑鬼黑鬼,靠墙没腿。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撕破……
母亲给我讲《狼来了》《丑小鸭》的故事,这些还都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怎么母亲已经老成这个样子?
母亲的静脉曲张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终于答应住院。每当我在的时候,母亲只是跟我聊些东家长西家短的事,除了倒杯水,喊护士来扎针输液,好像没有其他的事。而父亲在的时候,为母亲洗脚、按摩,前前后后照顾着母亲。母亲像个撒娇的孩子,总是指使父亲干这干那,一会儿按摩,一会儿捶腿,一会儿掐头,指使得父亲一刻不得闲。
在病床前,我给母亲讲故事,讲在网上看到的新鲜事。
跟母亲说,我用科学知识跟儿子讲“我从哪里来”。
把我写的那篇《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读给母亲听,正在输液的母亲用另一只手不停地擦拭着眼角,说,嗯,写的都是真事。
不识字的母亲不会说多华丽的语言,但每读完一篇就说,俺闺女写得这么好啊,写得真好。
二
父亲是严厉的,小时候父亲声音一大,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满眼的泪滴,却不敢哭出声。
父亲年轻时在水利站上班,是站上的司务长,每当去父亲单位,父亲都会拿花生米给我吃,有时也有钙奶饼干,我还记得那上面的花奶牛。
我从小脾气倔强,父亲说我是刘胡兰的小姊妹。姊妹三个父亲最疼我,给我买漂亮的衣服,给我扎好看的辫子,为我买发卡戴。
每当跟父亲要这要那,父亲都会说,少买不了。那时候的我以为父亲说“少买不了”就是买很多的意思,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嘴里的“少买不了”就是不买的意思。
小时候觉得父亲伟岸高大,长大后才发现,父亲是瘦弱的。
小时候觉得家里有花不完的钱,每当给父亲要钱,父亲总是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大把钱。长大才发现,父亲并没有那么多的钱。
父亲干净勤快,包揽了家里大部分的家务。记忆里,父亲总是一边吵着我们乱摆乱放,一边动手收拾。记得邻居一位大婶说,都不敢往你们家来串门,太干净了,怕给弄脏了。
父亲喜欢穿素色的衣服,我的印象里父亲总是穿着干净的白衬衣。现在父亲依然喜欢浅色的衣服,母亲说父亲光白衬衣就有7件。我也喜欢穿素色的衣服,衣橱里的白衬衣白裙子若干,大概是遗传了父亲吧。
我们村是红土地,每当下雨天就出不了门。上班后,每当下雨天父亲就扛着自行车送我,自行车压在父亲瘦弱的肩头,我在身后踩着父亲踩过的脚印,这一情景延续了很多年,重复了很多遍,一直到村里通上了公路。
母亲住院期间,父亲的手机不小心掉进了医院的厕所,于是,我把先生原来那个苹果手机给父亲用。父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高兴地学着拍照,拍自己,拍母亲,拍室内的摆设,拍室外的花草,高兴得合不拢嘴。
三
母亲出院后住在我家,我千叮咛万嘱咐母亲什么也不用干,她却还是拖着病腿为我缝了开线的被子。父亲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炒菜做饭,打扫卫生,把厨房卧室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洁有序。
在那个经济还不富足的年代,父母没有给我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却竭尽所能,给了我最简单的幸福,给了我淳朴善良的本质和干净纯洁的心灵。
《诗经•小雅•蓼莪》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筷子兄弟的那首《父亲》: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虽然歌词写的是父亲,但我在这里把它送给我的父亲母亲: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们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们岁月长留……
孙秀立,山东省禹城市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禹城文学》杂志执行主编、“史志花开”平台创办人,作品在多家报纸杂志刊登并获奖。《那年我是代课老师》获五四征文一等奖;《近乡情更怯》获山东散文大赛二等奖;《故乡是我记忆里的刺青》获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二等奖;《禹城有个博士村》获改革开放40周年“德州故事”大赛文学类三等奖;《书香盈室,茶香缭绕》获“豫信杯”中国散文大赛佳作奖;《椹子熟了》获中国夏津诗歌散文大赛优秀奖等奖项;短篇小说《我心中的白裙子》获第四届长河文艺奖。
山东省散文学会
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图书编辑、设计、策划、出版、印刷工作,我们始终坚守文化初心,专注于图书出版策划、书画册制作、史志、年鉴、专著、期刊设计印刷和文化活动运营。为图书馆收藏、文艺交流、传播量身定制,出版各种文学艺术家、个人作品专集、合集、协会选集,为全国各企事业单位、书画机构、书画家、收藏家服务,欢迎联系。
宋登科:13853164811(同微信)
散文热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