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好书推荐

《苇河心语》王河北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2年11月30日 浏览:1790

4

17717579e7870b0b8b4b22a0e83741f7.png


苇河岸边是家乡(代序)


“苇水宽,苇水亮,苇河两岸是家乡。苇叶青,苇叶香,幸福生活万年长。苇河水,长又长,苇河岸边是家乡。历史悠久美名扬,人杰地灵誉八方!”

我的老家就位于禹城市城南,苇河南岸的辛寨镇王家坊村。2013年初夏,因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合村并居,全村父老都上楼迁到了村东北约3里地的梁河社区。梁河社区北边即是日夜流淌不息的苇河。苇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养育着一方善良、勤劳的乡亲们。

我自幼生长在苇河岸边,可以说苇河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把我滋养长大。

据确凿历史资料记载,自明清大移民开始,苇河两岸先后就有40余个村庄在此立村居住。600余年来,苇河两岸的乡亲们世世代代在这里不忘初心,和睦相处,繁衍生息,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形成了独特的乡俗、民风民俗和苇河文化。

我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方热土充满着特殊的感情。自童年孩提时代,我的爷爷、父亲就经常给我讲述乡亲们其乐融融,和谐相处,与命运抗争,与日寇、杂团恶势力争斗的一幕幕往事。尤其是我的爷爷,他虽然目不识丁,但也许是天性使然。夏天的夜晚,在月光和繁星的陪伴下,我和弟弟总是死缠着他,让他给我们讲述那些从前的故事。博学的爷爷能从三皇五帝、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一下子讲到“元明清”,尤其让人折服的是:历代上的重大事件、历朝历代皇帝的前后顺序,他老人家竟然一点儿都说不差!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对历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我也特别对苇河岸边各个村庄的村名来历、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以至于后来求学,也格外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后来当了一名教师,我最喜欢、也最愿意给孩子们讲述的就是历史课。现在想来,这也许是继承了家族的遗传基因吧!

最近几年,常年劳累操心,87岁的母亲患上了“失忆症”。痛苦和惋惜之余,也常常自责,也许是平时繁忙的工作、繁杂的生活琐事缠身,致使自己对母亲的孝心还做得不够到位?反思之余,也常常思考,到底采取些什么方式去补偿她老人家呢?

于是,假期、双休日等闲暇时间,我便经常用电动三轮车“老年乐”拉着母亲沿着苇河两岸的各个乡村散心、游玩、解闷,以打发休闲的时光。这个时候,我总是顺便通过拍摄些乡村照片,询问采访当地知情老人,观察村碑、村貌等手段,了解苇河两岸村庄的风土民情,探访村里古老的寨墙、牌坊、房屋古老的建筑以及影响力较大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几年下来,屈指算来,竟然掌握了不少第一手珍贵的村史资料。

记得每到一个村庄,常常是先到农户家中仔细探看一下人家的家谱,再深入田间查看墓碑上遗存的文字痕迹,拍摄几张有代表性和纪念意义的照片,然后就找一些年长者或者是有点儿文化且爱好历史的村民们详细座谈。不强求阳春白雪,尤喜欢下里巴人;不强求历史出处、正史野史、达官显贵、江湖庙堂、只探求散落民间、广为流传、信口可捻的远近奇闻逸事。这种采访方式,立即拉近了采访者与受访者的心理距离,大家往往是一下子就被激发地打开了“话匣子”。岂不知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闲言碎语”,里面可能还真的藏着许多村庄的“庐山真面目”呀!

回家后,总是立即查阅一下相关的文史资料,将打听到的那些支离破碎的史料和趣事,仔细进行加工归纳“打磨”,整理成日记体一样的文字。每到这个时候,总觉得心里一下子就放松了许多,俨然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自己所整理的这些文字材料,纯属有感而发,有事叙事,不限体裁,随意发挥,涉猎范围广,正史野史掺杂其里,传说奇闻兼备。日积月累下来,乡亲们竟然给取了个“当代蒲松龄”的雅号。戏说归戏说,我却乐此不疲,一直愿意在大家的欢迎、期盼中,独辟蹊径地在这条文学小道上持续走下去!

屈指算来,自2018年5月至今,自己所写的散文、随笔、小说、游记、民间故事、传说等已达百余篇。其中,先后整理挖掘了50余个村庄的有关史料,先后在禹城文学公众号《史志花开》《人文禹城》以及《禹城市报》《禹城文萃》《禹城与禹文化》《德州日报》《德州》《德州晚报》《山东金穗文学》《鲁北文学》等主流杂志和报纸上发表。

没想到的是,每一篇文章的出笼,都博得了较高的浏览量,颇受乡亲们欢迎。乡亲们普遍认为,深入挖掘抢救那些即将消亡的乡村历史风貌,把几多即将消失的村庄历史浓缩成书面文字,给广大乡民留下历史的印记。我确实给庄乡爷们儿做着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善事、特有意义的重要事儿。还有的同事说:我在与时间赛跑,帮助乡亲们抢救即将丢失的村史,帮助乡亲们寻找逝去的“乡愁”。

经过几年来的奔走和努力,我自己也感到颇为欣慰: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不求名不求利,只求为乡亲们留下苇河的乡愁记忆,也的确填补了禹城乡村历史研究方面的的一些空白。陪伴母亲乡村游,本身也是行孝尽孝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和不少村民的交流过程中,捕捉那些鲜为人知的村庄信息,挖掘整理村里那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历史故事,更是行善积德,造福乡梓的善举。随着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村庄的城镇化、社区化改造进程也必然会日益加快,很多村庄拆迁也已成大势所趋。在村庄落幕之前,争分夺秒抢时间,挖掘整理乡村历史,用浓浓的文字和珍贵的照片留存那些乡愁记忆,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此,衷心感谢受访村的各位党支部书记、村长、文书(“三要职”)以及广大的父老乡亲们,是大家的热切期盼、鼓励、欣赏和厚爱,才给了我持续创作下去的勇气、动力和激情。我还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创作也多次得到禹城市市委宣传部、禹城市作家协会各位领导和全市广大文友的热情帮助、指点和认可。特别要感谢辛寨镇党委王立斌书记,给予我一贯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我相信,大家的鼓励和启发,必将成为我继续努力前行的不懈动力。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自己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将收集、寻访村史的工作持续下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即将结束这篇文字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又禁不住翻腾起那首《父老乡亲》的旋律: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


0445671ca6eb25e84fadf18bf0488ef7.jpg


目录

决战徒骇河,奋进新时代1

苇河岸边是家乡(代题记)3


陪着母亲觅“乡愁”1

我的“碌碡干娘”5

父亲的“大学”8

“猪圈”里的相会11

青岛海边的感动14

草原传真情17

方言闹出大笑话19

“骨瘤”与“骨空”21

“徐楼汉墓”的前世今生23

改大门26

辛寨民国教育第一人——魏兰先生28

一家三代兵30

“史志花开”我文学路上的引路人33

记英雄村庄伦镇薛官屯35

参观王克寇烈士陵园记41

抗战村庄伦镇岱屯村里的那些往事44

红叶宇佳之旅采风记47

家乡有个文明遐迩的梁河小学50

秋日畅游灵岩寺54

终生难忘的鹤岗之旅56

探访庵尚村的前世今生59

穿树引起的风波62

家乡的苇河,我幼年的乐园65

一则有关姓名的苦涩故事68

元上都遗址游记70

寻梦野三坡72

清军火烧大刘庄74

难忘家乡王坊村的集市78

美丽村庄河西刘村82

小舅的首辆金鹿牌自行车86

名牌新自行车被盗记88

春游孟良崮91

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成绩“查询”94

李有福真“有福”97

木锨头李庄的历史变迁99

我印象中才解放的魏寨子学校101

“傻大妮儿”正传103

“瞎老柏”107

王家坊集市上的“凉粉儿”110

“华歆墓”前谒“华歆”113

采风辛寨镇,感悟新变迁116

怀念英年早逝的张美荣老师118

王家坊集市上的说书艺人“麻秃六”120

探秘“古军寨”所在地李寨子村126

金三角“稍门任庄”129

一个因战死将军姓名而得名的村庄132

“猫舔邵庄”变迁记135

“椅子匠庄”李庄村137

东北有个“小王家坊村”141

人杰地灵叠道村 144

难忘那年油饼逸事147

亲历那年的人口普查151

隋庄水沟里的“怪物”传奇154

过年再闻藕合香157

身边有位抗美援朝的老兵焦德信161

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样板儿村庄164

从“网子于庄”到“高家楼村”168

禹城菜园村曾有个远近闻名的“鬼子据点”172

“常庄”村里不寻常,传奇故事传四方177

官庄村里的传奇英雄182

种棉花 拾棉花 卖棉花185

小杨圈村的“杏树林”与“馍馍松”189

辛寨镇民心工程——先锋苇河节制闸192

新“温酒斩华雄”194

又见紫穗槐,再思槐树香198

辛寨镇: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模范党员贾秀英采访记201

李颖的幸福生活207

那些年“编小辫”209


王河北:陪着母亲觅“乡愁”


母亲今年84岁,一辈子晕车晕船,每次让母亲坐车,让老人家感受国家的巨大变化,出外享受享受新生活,对母亲来讲,那都变成一场莫大的“灾难”,因此,以步带车,坐自行车对母亲来讲反而成了最好的出行工具。这些年,我们出外旅游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她,生怕每一次的孝心惹来的反倒是翻江倒海般晕吐不止难受的灾难性后果!

2018年4月15日的下午是个周日,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真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因是周末,学校不上课,我就把自家的小轿车放入车库,临时借了邻居家的一辆电动三轮车,拉着母亲去游玩踏青,并顺便专门回了一趟“久违”的老家。

老家是禹城市辛寨镇王坊村,距离我现在居住的梁河社区大约有3里地。因新农村改造和建设,老家已于2016年春天拆迁,整个村庄搬到梁河社区。搬迁对渴望崭新生活的年青一代来讲是一件朝夕盼望的事儿,但对于每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包括我的母亲)那真是一个割舍不了的痛!祖祖辈辈住了几百年的村庄,因响应党的新农村改造政策,一下子拆迁消失了,搬迁新居住进楼房。因熟悉了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平房生活方式,猛一下子变成了住楼房,一时思想上还真扭不过弯来。母亲住进新社区宽敞明亮的楼房里老是感觉不踏实、不习惯,常有找不着家的感觉!几次嘟囔着要回老家看看。为了满足母亲的怀乡愿望,我就下定决心,决定利用周末时间陪母亲走一遭,回家找回一点儿乡愁。

一路上,娘俩儿说着话,谈着老家里的那些陈年旧事,看到老家的一草一木,母亲感到那么亲切,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现在的老家早已面目全非,到处都变成一片绿油油的整齐的麦田!原来的主街道自搬迁之后就铺上了新的水泥路,道路两旁的房屋早已不见了踪影,要不是道路两旁挺立的电线杆作为参照物,还真找不到家的方位了。娘儿俩顺着老街道继续往东行走,记忆的影子逐渐清晰起来。母亲数算着这是邹家、这是李家、这是张家、那是王家,不久就找到了老家唯一的参照物——电线杆,母亲给我指着,那不是咱家吗?还好没用我提醒,母亲就找到了老家的位置。老家留给母亲的烙印太深刻了!老家自我孩提时就是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后来父亲几经整修,终于换成了砖瓦房,现如今却变成了一片土。

想想母亲呀,这大半辈子真是不容易!我的母亲年轻时曾经是“北大荒”支边青年,经过她们那一代支边人的艰苦努力,祖国的“北大荒”早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我的母亲还曾经参加过修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辛勤劳动。一提起这些,她老人家总是津津乐道,脸上挂着幸福自豪的笑容。“文革”期间,我母亲拉扯着我和弟弟兄弟俩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因我父亲从事教师工作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成了“阶级敌人”,运动一来,挂着牌子,被游街示众。这个期间我们全家就好像生活在地狱里,过着被人歧视瞧不起的苦难生活。看着别人批斗自己的父亲心如刀绞。弟弟那时尚年幼,我不愿看到爸爸被揪斗的场景,上学时经常哭着回家。那时,家中经济上贫穷,政治上不得地,幸亏母亲坚强,感恩大姨、二姨、四姨和姑姑多年的无私帮助,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才使整个家庭支撑维持下来。母亲的恩德,儿今生今世当牛做马也难以报答。也正是因为那个时期精神折磨,母亲脑子受到强烈的刺激,留下了病根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责任制,种上了责任田,家庭条件有了好转。我的父亲得到平反昭雪,被提拔为家乡联中的校长,我也有了工作,当上了教师,弟弟成了村里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到农业银行工作。我们先后结婚生子,一家人其乐融融,逐渐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母亲脸上终于挂满了希望的笑容。现如今,我的母亲已84岁,手脚行动都有点迟缓,但还能料理个人。2013年,农历二月初十,父亲因患尿毒症,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给母亲又一次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本来脑子就不太好使,以后脑子就更不听使唤啦!母亲是个好劳动力,她性格倔强,正直善良,聪慧勤劳又不服输,年纪大了还想给我们做点儿事,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家里的水、电、气都不敢让她动了,生活已不能完全自理,我们做儿子的真真感觉到母亲变老了。每逢想到这些就内疚……

停下车,我扶着母亲下了车,在电线杆旁边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随后,就搀着母亲,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麦田,来到老家的旧址。母亲的脚下踩着的地方就是我的老家。此时,我多么渴望悟空横空出世,还原出我的老家!幸亏母亲有点儿头脑模糊,要不真会大哭一场。说实在的,看到眼前的情景,我的眼睛也潮湿了。家本来是温馨的港湾。老家又在何方?我给老母亲在老家的原址上拍了照留了影,也许这就是所说的留下乡愁吧!就这样,娘儿俩顺着原路,走在回新家的路上。路过老家村西,路旁的老村碑旁,停下车来,我给母亲说,这就是咱村的村碑。母亲一再坚持让我在村碑处留个影!我便再一次把母亲搀下车,在村碑旁给她拍了几张照片。电车继续前行,很快到了老家的村北,远远地又看到我家曾经种过的责任田。睹物思情,母亲给我又讲起了当年种责任田,夏秋季与乡亲们一起忙收割的往事,显然老人家很激动。我怕再刺激母亲兴奋的神经,伤心过度,就赶紧驱车离开。电车缓缓向前开着,在油漆路旁边,路过父亲和我曾经亲手盖起来的联中老学校。我告诉母亲,原来的老大杨联中,现在已经成为辛寨镇党群教育基地,党委政府又进一步进行了修缮,现在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睹物思人,显然母亲很高兴。我扶母亲再一次下车,在老校前面又照了几张相,算是留个念想。这里毕竟是我和父亲工作了30多年的老地方。回到社区新家,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为完成了母亲的一大愿望,我感到非常欣慰。

这段陪着母亲寻觅“乡愁”的经历,让我几天不能平静。母亲年龄越来越大了,体力也越来越差了,脑子也越来越不听使唤了,留给世界的记忆越来越少,多么希望上苍眷顾这位可敬的老人!扪心自问,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真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比起父母花在儿女身上的精力,相去甚远。父母恩情今生今世难以报答。

尽孝是我们每一位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孝敬父母,我觉得包含四个层面:孝父母身,孝父母心、孝父母智、孝父母慧,而我们许多人还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而忽略了其他几个层面。怎样让父母安度晚年,更是每一个儿女必须面对思考的课题。儿女不仅仅要做到让父母生活上无忧无虑,更重要的是要让父母精神上开开心心!身体上健健康康!要经常陪父母聊聊天,拉拉家常,陪伴才是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我感觉每一次陪老妈外出游玩,都是一次很好的修行。做儿女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嫌弃父母,要更多包容父母。我年轻时性子急躁,有时候给父母耍点小脾气,现在常常感到很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好好孝敬母亲,别再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衷心祝愿母亲健康长寿,愿天下的父母健康!快乐!幸福!愿天下的父母平安度春秋!


99e2f26fe0c32dcf73e20ed54dd82ddb.jpg


王河北,山东省禹城市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文化,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任中、小学校长长达20年。曾荣获“德州市优秀教师”、“禹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禹城市中学语文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于《大众日报》《农村大众》客户端;《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禹城市报》等纸媒;《山东金穗文学》《鲁北文学》《德州》《禹城文萃》《禹城与禹文化》等文学杂志。


山东省散文学会




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图书编辑、设计、策划、出版、印刷工作,我们始终坚守文化初心,专注于图书出版策划、书画册制作、史志、年鉴、专著、期刊设计印刷和文化活动运营。为图书馆收藏、文艺交流、传播量身定制,出版各种文学艺术家、个人作品专集、合集、协会选集,为全国各企事业单位、书画机构、书画家、收藏家服务,欢迎联系。

宋登科:13853164811(同微信)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