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好书推荐

《沂蒙百崮》 李存修 言语主编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3年05月15日 浏览:2188


f9e65eaeb10d470d5a13931b257920a9.JPG




序  言


有幸与岱崮地貌命名倡议者、著名旅行家、作家、人称“当代徐霞客”李存修先生因“崮”相识,一见如故,是在2022年10月13日。蒙阴县原招商局局长王勤和蒙阴县作家协会主席公衍余陪同李存修先生、李远胜院长专程来济南,相约在莱芜龙园宾馆相聚。围绕岱崮地貌、旅游开发和他们精心创作即将出版的文集《沂蒙百崮》展开讨论交流,大家相谈甚欢,对岱崮地貌等诸多问题看法一致,甚至不谋而合,颇有相见恨晚之感。午饭后,我邀他们参观了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及研究成果,围绕历史文化又进行了交流。他们到莱芜主要是邀我为《沂蒙百崮》写序。因20世纪90年代我在蒙阴县任县委书记,经历了蒙阴县的扶贫开发及蒙山旅游开发,与蒙阴县终生结缘,感情深厚。加之我大学毕业后就到了沂蒙老区临沂工作,后到莱芜(也属沂蒙山区),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对沂蒙的崮非常熟悉,特别在蒙阴、沂源期间更是出门抬头就能望到崮,那时只觉其奇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深入了解探讨它。现在为这样一部研究描写沂蒙崮的文集写序,深感对崮知识浅薄,力不从心。但因与沂蒙的渊源、蒙阴的情感,更被李存修先生等专家学者为岱崮地貌的发现、论证和开发付出的艰辛劳动所感动,也就斗胆应了这一重任!

所谓“崮”,就是四周陡峭、顶部较平坦的山,形状各异,看上去就像山的帽子,它是沂蒙山区标志性自然景观。自古就有沂蒙七十二崮三十六崮在蒙阴之说,蒙阴老县志记载蒙阴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说的是蒙阴县历史上交通闭塞。孟良崮战役前夕,陈毅元帅也被沂蒙崮景所感染,即景生情写出“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光,七十二崮堪爱。堪爱、堪爱,蒋军进攻必败”的千古佳句。歼灭国民党第74师的著名战役就叫孟良崮战役!

崮乡核心岱崮镇原来叫坡里镇,1992年我到蒙阴县任书记后,了解到历史上这里曾叫岱崮人民公社,感到还是叫岱崮好,既符合这里崮多的实际,也更有历史感、文化感,于是于1993年正式更名为岱崮镇。当时蒙阴是国家级贫困县,岱崮一带又是石灰岩为主,缺水少土,脱贫更难。面对蒙阴山多的县情,我们深感要改变蒙阴贫困面貌,必须先改变山的面貌,确立“潜力在山、前途在山、希望在山”的基本理念,向荒山要效益,变穷山为金山,确定全面实施山区综合开发战略。加快高标准整理土地和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果树,奠定群众经济基础。并总结先进典型加以推广,号召山区开发“乡学北贾庄,村学东上峪,人学公茂田”。公茂田是军工企业职工,为改变家乡贫困状况,毅然辞职回十字涧老家承包开发獐子崮,经过艰苦奋斗科学开发,终将荒崮变成花果山,带动了全县山区开发,我题了“獐去千年留荒崮,公来巧开花果山”予以鼓励,并几次登上獐子崮。也是巧合,这三个典型现在都属于岱崮镇。 

时光荏苒,脱贫后的岱崮迎来了又一个历史机遇!2007年4月,著名旅行家、作家李存修先生因参会到了蒙阴岱崮镇,以他对地质地貌科学和旅游文化研究的深厚功底,敏锐地发现岱崮地貌不一般,应是已知中国四大地貌之外的又一新型地貌。于是,他把自己的发现和判断写成文章《沂蒙望崮》,发表在《中国旅游文化》杂志上,引起了地质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首都山区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义丰带领课题组,进行北京山区与鲁中南山区生态与农村发展对比研究,确认了“崮”这一独特的造型地貌。随后,中国科学院课题组对全国“崮”型地貌进行了系统分析,又深入岱崮山区做了实地考察,认为蒙阴县岱崮镇在方圆10公里内就聚集了30多个崮,具有分布集中、类型齐全、造型秀美的突出特点,是中国崮型地貌最典型的区域,在我国造型地貌中独具特色,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属罕见。2007年8月21日,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在蒙阴县召开,经北京大学教授崔之久、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逸畴、青岛大学教授孙文昌等七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命名“岱崮地貌”,将其列为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岩石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论证会结束后,参加论证会的部分同志到莱芜与我进行了交流,听后我无比高兴并表示祝贺。2012年10月,岱崮地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蒙阴县召开,世界著名地质地理专家充分肯定了李存修先生最先提出的这一地貌理论。自2012年年底起,李存修先生又用一年零两个月时间,对岱崮地貌的分布范围、高低大小、形状特点、风情世俗进行了调研摸底。行程涉及了临沂、淄博、日照、济南、济宁、潍坊、莱芜、枣庄、泰安等市的十几个县,登上了大小75座崮顶,对崮顶的自然生态、地质结构、历史遗存、文化宗教、民俗民情等进行了深入了解,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文字图片资料。2014年,李存修先生长篇纪实旅游文学《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发现记》出版发行,为当代和今后对岱崮地貌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李存修先生自发现岱崮地貌始,就一见钟情爱上了岱崮。今年又不顾已82岁耄耋之年,携手李远胜、王勤、公衍余等人为研究岱崮地貌、宣传岱崮地貌、开发岱崮旅游资源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特别是精心编辑出版《沂蒙百崮》,堪称继发现推出“岱崮地貌”之后的又一盛举!

《沂蒙百崮》一书,由李存修先生主创、主编并领衔撰写,公衍余任执行主编。临沂(蒙阴、沂水、沂南、费县、平邑)、潍坊、淄博、日照、枣庄、济宁、济南等七市十五个县区的近50位知名作家和摄影师参与创作,该书是第一部全面考察研究介绍“岱崮地貌”的大型文集。全书为近130座崮撰文119篇,近45万多字,拍摄崮的精彩照片100多幅,其中李存修先生撰写19篇。《沂蒙百崮》文集是优秀的“游记”,精美的散文,也是崮的传记,更是研究岱崮地貌的科普文章。我尽管是匆匆浏览,已深深为之震撼!这里既有作者对崮的亲身亲历考察,又有对崮的深入研究,更有对崮的讴歌赞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崮的敬仰和深情。阅读《沂蒙百崮》,如看一部崮的百科全书!一众岱崮家族成员以不同的形象姿态展现在你的面前。它们有承载沂蒙红色文化的孟良崮战役发生地——孟良崮、抗击日寇浴血奋战的和尚崮、民族英雄血染红石崖的红石崮、开国上将王建安战斗过的水塘崮等;有承载沂蒙历史文化的国君级春秋大墓天上王城——纪王崮、有春秋大思想家曾子墓所在的曾子崮、有为官清廉政绩卓著的明礼部尚书公鼐家族历史遗存的黄山崮,蒙阴县因公鼐政绩被朝廷由下邑提升为上邑从而税负减轻等;有承载沂蒙民间传说文化的尧帝东巡路过的尧山崮、大禹治水歇脚的禹王崮、东汉刘秀避难的汉王崮等;有承载沂蒙民俗文化的螳螂崮、穷汉崮等;有体现岱崮地貌标志形象的南北岱崮;还有植被茂密生态优美的松崮、腾龙崮等;有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情人崮、罗汉崮等;也有因民国时期“临城劫持人质案”闻名中外的抱犊崮。新中国诞生之前这里因长期战乱,土匪蜂起占崮为王,有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也有占崮为王割据一方的反动武装如刘黑七等。崮这一易守难攻之地形自古以来天然成为百姓避乱之所,或成为土匪盘踞之地,许多崮上仍留有当年的民居遗址和防御工事。所以这里还有一种文化叫土匪文化!沂蒙百崮每个崮都历经沧桑,蕴藏着自己5亿年之久的地质形成史和历史附加的人类社会史。李存修先生说“每一个崮都是一座博物馆”,或地质博物馆,或历史博物馆,或文化博物馆等等不一而足,名副其实!

李存修先生是著名旅行家和作家,徒步走过全国各地和世界上百个国家地区,已发表文化及译作作品500余万字,出版35部旅游文化专著。他对崮的考察记叙严谨科学,广征博引,恰如其分,通俗朴实,富有魅力,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文采飞扬,犹如为崮画像,引人入胜。他描述北岱崮是“崮中名模、美男子、大英雄、百崮之尊”。站在崮顶环顾眺望,群崮巍然尽收眼底,确实令人顿生豪迈之情,晴日则可西望泰岳,故曰岱崮!此崮也具红色基因,就是南北岱崮战役,沂蒙军民曾在这里抗击日寇,民族英雄血染崮顶;抵御过国民党重点进攻,第二岱崮英雄连在这里诞生!李存修先生对卧龙崮有一段精彩描述,“我梦到身边周围的这些崮一个个摇身变成了名人、英雄、壮士、诗人、科学家、作家等,从这沂蒙山腹地的岱崮,腾云驾雾,飘离沂蒙山区,飞出齐鲁大地,掠过中华神州,去与世界的名人相聚在一起了。啊!原来这些默默无语、沉寂千年万年亿年的石崮们,不仅仅属于岱崮,属于沂蒙,她们更属于世界”。看,这就是他的语言魅力,活灵活现地把岱崮地貌推向了世界!

公衍余是土生土长的蒙阴人,从小与崮相伴,大学毕业后主要工作在蒙阴,先后任职外经、招商、宣传、文旅等部门,兼职蒙阴县作家协会主席,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夏秋冬》《言语文集》等200余万字作品,在对沂蒙崮文化的研究方面颇有造诣。他写的崮更体现了对崮的浓浓乡情和对崮史文化的探索发掘,如对“龙须崮”“黄山崮”的撰文,充分体现了他对崮的家乡情感和对崮文化的深入探索。《沂蒙百崮》各位作者都是身在崮乡中,充满崮乡情;对崮既有亲历攀登又有考察研究;写的都是自己登崮的切身感受和对崮的热爱。“崮文化”是岱崮地貌之魂,参与创作《沂蒙百崮》的各位作者则是打造弘扬崮文化的主力军。崮文化是沂蒙山区的特色文化,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集每一篇作品都堪称是介绍崮乡的精品导游词,读后使人产生对岱崮地貌向往并赴崮乡一游之心愿!

《沂蒙百崮》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作者不畏艰险、不辞劳苦登出来的!特别是李存修先生年逾古稀,登顶了75座崮!书中他写的19篇详细记录了他登崮的历程。漫长的上山路已让人步履艰辛,再去攀登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难度可想而知。在攀登过程中遇险情更是不可避免。李存修先生在书中记录了他登北岱崮时人正高悬半空中,上方石块落下几乎擦头而过,好歹有惊无险!在攀登红石崮时不小心脚踩空坠落,头部受伤晕厥过去,幸得朋友相助脱险,也亲身经历了一次“血染红石崖”!对此他皆泰然处之,只是又多了一次历险经历,仍继续攀登不辍。他也经常讲要“探险不冒险”,但探险本身就蕴含着冒险,他是心知肚明的,仍不畏艰险继续攀登,因为这是他的人生追求!每个登崮者都必然要付出艰辛劳动甚至经历险情,我也多次登崮,记忆犹新的是攀登云蒙峰,尽管有人帮扶,也是胆战心惊。正是因为有本书作者们勇敢历险的攀登,才有《沂蒙百崮》一书的问世,不由得对他们心生敬意!

岱崮地貌名列国家五大地貌之一、世界地质公园是亘古之大事。历史上的沂蒙是“一老二穷”:“老”是指革命老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伟大的沂蒙精神继续弘扬光大,“穷”已成为过去,经过扶贫开发,改革开放,实现了小康,荒山已成花果山。太平盛世文化繁荣,岱崮地貌生逢其时,旅游开发恰逢历史机遇。岱崮地貌的旅游开发是一篇大文章,鉴于沂蒙山区崮的分散性特点,应省市总体规划指导,各县区组织实施为宜。沂蒙山区的崮文化旅游起步较早,已经颇有名气的如蒙阴县孟良崮景区、沂水县纪王崮景区、枣庄山亭区抱犊崮景区等。岱崮地貌以岱崮命名,岱崮镇自然就是岱崮地貌旅游开发中心, 因此以岱崮镇为中心区域,以泉庄镇、夏蔚镇等地为基础,建设岱崮地貌旅游中心区就成为沂蒙崮文化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这个中心区应具备足以支撑起国家第五大地貌的领军高度,足以有效影响带动沂蒙诸崮开发的辐射力。经过努力形成以岱崮、纪王崮崮群为核心区域,沂蒙百崮各具特色、互相辉映、百花齐放、共同发展的沂蒙崮文化旅游大世界!实现这个目标,需高水平规划,高水平策划,高水平建设。岱崮地貌旅游中心区建设主要内容:一是建设高水平岱崮地貌博物馆,含岱崮地貌厅,展示岱崮地貌之形成;沂蒙百崮厅,展示《沂蒙百崮》文集写的近130个崮;中外知名地貌厅,展示我国其他四个地貌和世界各国代表性的地貌。二是讲好崮的故事,属于岱崮镇范围及周边的崮,以《沂蒙百崮》考察记述为蓝本,将每个崮的故事转化成可听的曲艺、可看的戏剧、可观的融媒体视频或实景。三是与科研所、大学合作建立研学基地。四是科学解决既能攀缘登崮,也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轻松登崮。五是村、崮融合一起策划。六是与蒙阴、沂水、沂源等现有景区紧密融合。蒙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起步较早,南有蒙山5A级旅游景区,东有云蒙湖景区、孟良崮景区,还有中国蜜桃之乡桃花游全国最大规模。岱崮地貌旅游开发与这些现有优势品牌紧密融合,互惠互利,引导到蒙山的游客游完蒙山游岱崮,引导到岱崮的游客游完岱崮游蒙山、游沂蒙其他崮景区,形成旅游大格局。大环境方面解决交通瓶颈,将省道234线岱崮至济南钢城区段改造为一级公路,实现接轨高铁,融入省会济南。十几年来,岱崮地貌旅游开发蒙阴县岱崮镇、沂水县泉庄镇等已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基础工作,聘请了像北京商旅同舟旅游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高级策划师李远胜先生这样的专家学者主持编制了岱崮旅游总体规划;新修了连接沂蒙公路的旅游大道;部分景点和配套设施已初具规模;为岱崮地貌旅游中心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沂蒙百崮》的出版发行离不开地方政府、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帮助,临沂市政协经济委主任刘桂民帮助协调有关县、乡镇,为开展对崮的考察、编写、出版等创造了良好条件并担任本书编委主任;岱崮镇党委书记王烈峰、泉庄镇党委书记李玉涛、夏蔚镇党委书记武玉峰等参与并为《沂蒙百崮》的考察和研究活动提供了可靠保障;王勤同志主动承担了和有关方面的联系工作并撰文。《沂蒙百崮》是沂蒙崮文化的集大成,是沂蒙崮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沂蒙崮文化的又一丰硕成果,赢得了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让人甚为感动!

在《沂蒙百崮》出版之际,写了以上寥寥数语是为序,以表对该书出版的祝贺,也是对李存修先生及各位作者的敬意!祝愿通过《沂蒙百崮》的出版发行,让岱崮地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全国全世界的游客、学者、朋友走进沂蒙、走进岱崮!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