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好书推荐

海上的街市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1年08月04日 浏览:1676

ba80ce53008267aefc24d5269628a618.png

《海上的街市》张浩 著  由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组织策划,日照诗词学会会长、东港区作协主席辛崇发担任主编,列入《海曲文学》丛书,由济南海东文化编辑、设计、印刷,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海曲今宵飘玉露,春华秋实满枝垂 






——《海曲文学》丛书总序

赵德发



今年国庆、中秋节长假期间,我集中时间阅读日照诗词学会会长、东港区作家协会主席辛崇发先生用微信发给我的《海曲文学》丛书九卷书稿。阴历八月十六这天晚上,到楼后花园散步,此时月光皎洁,秋风习习,桂香氤氲,石榴和柿子挂在树上,我突然想起了崇发兄的两句诗:“海曲今宵飘玉露,春华秋实满枝垂。”我想,这不正是东港区文学事业的生动写照吗?

众所周知,日照这个地方在西汉时为海曲县,1184年之后是日照县,1989年日照升格为地级市,1992年设区带县,这儿改名为东港区。东港区成立近三十年来,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学事业也蒸蒸日上,作家队伍日益壮大,优秀作品越来越多。《海曲文学》丛书的问世,恰好反映了这个态势,让人十分欣喜。

东港区作协成立后,创办了《海曲》文学季刊。这份刊物至今已出刊28期,发表了海量作品,成为我市一块重要的文学园地。这套丛书中的《春染故园》,就是从各期刊物上挑选的精品佳作。作者不只是东港区的,还有许多市里的和外地的,可见《海曲》联系面之广。东港区作协除了办好刊物,每年都有许多活动,如下基层采风、举办诗会和征文比赛等等。我曾多次受邀参加他们的采风活动,收获颇多。与丛书同时出版的《日照河山》,便是区作协组织作家去河山镇的采风作品集。之前,他们还以专集、《海曲》专刊等形式出版过赴陈疃镇、后村镇、香河街道等乡镇地方采风的作品集,让一个地方的建设成就、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用文学作品予以集中呈现。

近三十年来,东港区成长起好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全国许多报刊上发表,有的还荣获奖励。也有一些作家出版了个人著作,我每每受赠,家中书架上积累了长长一列。即将问世的《海曲文学》丛书其中有八位作家的集子,是东港作家阵容的一次华丽展示。

九部作品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热爱日照,吟唱乡音


位于黄海之滨的日照,许多作家生于兹长于兹;一些从外地来此定居的作家,也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他们都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山海相间、美轮美奂之地,自然而然地把这份热爱付诸文字。翻阅《春染故园》诗文集,表达这份情感的作品占据了大部分篇幅。作家、诗人们有的将视野覆盖全市,有的聚焦于一座山、一条河、一个村庄甚至一条路、一棵树,字里行间都是爱,让人深深感动。在个人集子中,这类的作品也有很多。辛崇发直接为他的集子命名为《海曲乡音》,作品分为《乡景》《乡情》《乡恋》《海韵》几辑。他这位土生土长的日照诗人,东港区文学事业的领军人物,用律诗绝句与各种词牌吟唱乡音,记录日照发展变化,作品蔚为大观。溯之的诗词《山海行》,李富晔和张浩的一些散文,也都有此类主题,各有妙处。


二、追溯历史,审视根脉


历史是人类的旧时踪影,藏有丰富的人类活动轨迹、生存经验与文化成分。作家们普遍对此痴迷,热衷于溯源而上,追索历史真相,审视文化根脉。《海曲文学》丛书的作者们也是这样,他们深入研究本地历史与人文景观,将日照的文化“家底”告诉读者。张永军的《我所了解的石臼所》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大量查阅资料,走访当地老人,将石臼所的前世今生详详细细地写了出来,让此书的价值不只在“文”,更在于“史”了。林丽的 《走遍东港》系列,一气写了十几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长见识,饱眼福。张浩是“80后”年轻作家,却对历史非常痴迷,文章中屡有新的发现与新的见解。“追根日照千年事,谋略文章百渡槎”,辛崇发的这两句诗,也可以视为这些创作活动的总结。


三、记录旅程,描绘风景


李富晔是日照实验高中教师,曾参加援疆工作,到麦盖提县支教两年。他在《从家乡出发》这本书中,以多篇文章记录了在新疆的所见所思。读着读着,我们耳边会响起刀郎木卡姆的乐曲,眼前会晃动着维吾尔族男女的舞姿,忍不住拍案赞赏。尤其是读到《麦盖提的驴子》这一篇,见他亲手给一头驴钉掌,而后那驴跳到一边大叫,让人忍俊不已,同时也慨叹富晔先生在新疆对当地人的生活投入之深、了解之广。从辛崇发、林丽、张浩等人的作品中看到,他们这些年来走了全国的许多地方,可谓履痕处处。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观察、用心体悟,而后撰文赋诗,将自己的见闻与心得写了出来。《心之所向,素履所往》是王海瑛作品集的书名,表达了她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她经常将一颗心缱绻在众多花木之间,感受四季轮回变化,文笔清丽,沁人心脾。“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宋•王珪《游赏心亭》),古人的游吟传统,在《海曲文学》丛书作者群里得到了接续。


四、书写亲情,感悟人生


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表现亲情的诗文也在这套文集中占据了好多篇幅。辛崇发的《父亲节前因梦生吟》只有四句诗:“梦里依稀腰背弯,解巾擦汗又挑担。随行百里心流泪,感悟人生那座山。”让人读罢,眼前矗立起一个山一样的父亲形象。贺培美、林丽、王海瑛这三位女作家,都是饱蘸深情写父母,写亲人,用生动的细节表达细腻的情感。贺培美甚至祈愿:“来世还做我的父亲,好吗?”孝女情怀,感人至深。王海瑛的故乡在四川,难以见到亲人,她想到,“也许,对于如鲠在喉的想念,最安全的降落,就在文字里。‘也许,有些东西,可以通过写,被转化,或疗愈’”。于是她写了一篇又一篇,用文字疗愈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痛。她们还以女性特有的敏锐感觉,去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永恒,在平庸中品出诗意。林丽的一些“千字文”,篇幅很短,多有留白,却表达出她的娴静心境与精神追求,十分耐读。


五、唱酬对话,谈文论艺


诗词唱酬,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举,当今一些诗人也乐此不疲,在辛崇发、秦溯之的书中,都有这类作品。他们与友人唱和,在交流感情、议论事物的同时,也较量着写诗技艺,可谓玄机微妙。围炉夜话,则是旧时文人喜欢的聚会方式,当今有了供暖设备,不用围着炉子说话了,到一起品茗聊天却很常见。如果是有品位的人,加上有品位的对话,记录下来,那就有些价值了。林丽的集子里,有几次这样的对话记录,她命名为《清净谈》。“清净”二字,颇有禅意。看他们的对话,便会了解海曲小城一些文人之雅举,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观念。《海曲文学》丛书中,还收入一些作者的评论文章,他们对外地或本地的作家作品予以剖析,表明看法,对文学创作的繁荣有促进作用。溯之的一些诗作如《听琴曲》《怀王大令》《吊刘勰》等等,更是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对古琴艺术、书法艺术以及刘勰的文学成就等高度褒扬,思接千古,酣畅淋漓。

《海曲文学》丛书,作品过千,选材与主题丰富多样,我在这里不可能做详细归纳,读者展卷,自会领略。总之,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东港区作家协会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是东港区作家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我祝贺这套书的出版,祝文友们在今后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海曲文脉的接续与强壮再立新功!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日照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家协会原主席,日照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海曲文学》丛书综述 





 



刘  杰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因“蓝天、碧海、金沙滩”而享誉世界。日照古称“海曲”,其地域主要就是现在的东港区。“海曲”之于日照,犹如“金陵”之于南京,“齐鲁”之于山东,代表了这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东港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四五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有古代名人姜太公文化遗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起义旧址——吕母崮亦在于此地。

东港区建区三十年来,在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年轻而有活力的东港,已成为黄海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东港区大力发挥主城区、驻地区优势,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研究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东港路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曹丕曾言,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化繁荣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山海之间的海曲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丰厚的历史文化涵养了一代代文人志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又涌现出了一大批情洒海曲大地,讴歌伟大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创作出了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古典诗词、新诗、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各种文体,对东港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和巨大的推动力。

为更好地传承和保存海曲文化,在东港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的关心支持下,东港区作家协会经过一年多的酝酿筹备,编纂出版了这套《海曲文学》丛书。这既是总结东港区文学成就、泽被当代之盛事,也是延续文脉、以传后人之幸事,更是展现文人风骨、弘扬时代精神之大事,是当代海曲文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值得祝贺!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然而高山不拒微草,大海不拒百川,《海曲文学》丛书就正是那一棵棵小草、一股股涓流。海曲大地历来不乏文化巨子,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著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金代状元礼部尚书张行简(东港区日照街道人),礼学建树突出,著作颇丰;明代状元焦竑(东港区西湖镇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东港区涛雒镇人)闻名于世,他的人文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与星相聚,天随海共宽。”东港区设立后,东港区作家协会于2003年应时成立,并创办了《海曲》刊物,之后又创建了《海曲风韵》公众号,还汇聚了一批有志于文学的爱好者和写作者,文学创作立足实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时事,格调高雅大方,文风朴实流华,用笔求实厚重,内容紧随时代,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海曲文学》丛书编选了八位作者的专辑和七十多位作者的合集,共九本。所选作品多是在省级以上刊物和平台发表或获奖的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荟萃了各位作家的文学精品,集中展示了东港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文章的作者分布在各行各业,他们积极投身火热的生活,抒发心灵美感,感悟人生价值,提升社会境界,汇聚发展正能量。他们用笔触描绘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他们用激情讴歌东港改革开放的成就与辉煌,他们为东港的建设和发展鼓与呼贡献了文学的力量。



(作者为中共日照市东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海上的街市》自序






 




大学毕业返乡十年来,三千多个夜上万个梦,能记住的很少,却有三个梦境,时常让我在深夜里游走其中。一个是关于海,一个是关于山,一个是关于大学,这些也都流露在了我的文字里,收录在这本书中,这本书就是取名于关于海的梦。

尽管是海边的城市,但在2006年高考前,到海边的机会是很少的,大概每年夏天能有一次。高考后,因为成绩不理想,大海成了收纳我人生第一步失利哀伤的怀抱,从那之后,便爱上大海,大学的寒暑假回家,总是要去海边走走,像约会一个离别很久的朋友,与海浪进行无言的谈心。三舅在海边做渔家乐,那里便成了我暑假“度假”的地方,真正住在海边。海的对岸是什么,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不是!那时起,跟海有了更多的“对话”,也有了更多的遐想和神思,尤其是那数千年从帝王到平民都在求索的海市蜃楼。

毕业后尽管回到了家乡,甚至住在了海边,那个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便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无比真实地存在在我的梦里。海的对面,那里有葱郁的群山,有碧绿的沃野,有繁忙的舟楫码头,有辉煌灯的街市灯火……

那不是蓬莱长山岛,不是威海刘公岛,不是青岛灵山岛,也不是连云港东西连岛,这些我见过的都不是。或许是传说的我从来不认可的那个石河县,睁开眼睛,梦已经如海市蜃楼般虚无。但那却也是真实的快速发展的日照,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海啊,她何尝不是我们的母亲,从东海峪的炊烟到忙碌的航船,我们依赖着她,她也无私地滋养哺育这片土地!在一个开海的日子,看到渔港码头千帆竞发的景象,我将梦境抒之于诗,取名《海上的街市》。或许也可以喻之于日照,这本书的一些文字,就是关于日照的遐思:关于历史的回溯,关于文化的思考,关于海和山的故事,关于田野的畅想……这些文字,收录在“海曲情思”“大地呼吸”“时光足迹”栏目里,还有流露于一首首诗中关于日照的琐碎片段,收录在“青春落瓣”栏目里。

那个关于山的梦,是日照“一邑屏障”的河山,那是小时候的我第一次遥望大海和远方的山,是守护我长大的山,也是让我对世界充满畅想、对未来充满期盼的山,在那里,也种下我远行的种子。回到日照后,我时时地遥望他,无数次走近和走进他,在那里,我看着远方成长拔节的日照城,也与他对话,妄图知晓他隐藏的历史和奥秘,更多地读懂日照。

另一个梦,是关于我的大学,一个让我实现生命蜕变的地方,一所大学赠与我卷帙浩繁的图书馆,一座城市给我文化气质的熏陶,让我从单纯的写文字上升到对文化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探究,于是我循着千万年悠远的历史回到了日照。

回溯写作的源头,或许是充满趣味性的——一位物理老师把我带上文学路!初二的时候,我的语文严重弱科,初三换了新的班主任杨青春老师,是一位物理老师,看到我的弱项,便安排我做语文课代表,以鞭策我提升语文学业成绩。他赌注般的决定,不仅仅让我语文成绩有了很好的转变,也让我像很多人一样从写一些短诗踏上写作之路。

从实验中学考进日照一中时,因为理科相对强项,所以我初选了理科,都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但是奇怪的,高中数学出现了初中时的反转,从一次次满分到一次次不及格,那时候,我也开始拿着本子写一篇科幻小说,同学拿去看,受到不少夸赞和写下去的鼓励(后来因为学习缘故辍笔了),同时因着文科稍强,又转向文科,后来,也有了一个“《萌芽》梦”。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山上的遥望,因余秋雨和梁衡的作品,借着史地政,萌生远行的梦,以至于大学选择了遥远的珠三角。“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享用学校图书馆的同时,也借助放假回家的机会,“打弯儿拐儿”去北京、广州、武汉、成都、西安、郑州、青岛等城市,能够让脚把身体带到心向往的地方去,足迹穿行九州,白日里透过车窗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夜里蜷缩在拥堵噪杂车厢的连接处读《文化苦旅》让心神游。毕业工作后,哪怕是身体的停驻,也期盼每一次出行的机会,思绪也能时常在阅读和写作时穿山越海,来往今古。这些有关的作品,我曾经在博客里名之“读城”,在这本文集中收录在“出走的心”栏目里,有些地方只留下只言片语的诗,收录在“青春落瓣”栏目里。

常怀在梦里的,是牵念的,也是感恩的。关于对“太阳文化”的思索,我认为其中包含感恩的思想,一些文章里有述。人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养育自己的山水和城市,更多的是感恩一些人。在这里,我尤为感恩那位不经意间把我送进文学创作之路的恩师,感恩他赌注般的决定,也感恩开学第一天那个警醒的耳光。

谨以此记之。




 目 录





  


海曲情思


日照,在丽颜与内涵之间  /  3

烟雨天台山  /  5

日照怀古  /  15

从日照文化历史谈中国远古神话的史实来源  /  27

日照一中与魁文书院  /  33

情系一条河  /  39

海曲秦氏有遗风  /  46

守望一座山  /  53

河山寻仙记  /  74

香河拾萃  /  79

难以忘却的记忆  /  83

航空小镇,茶香迎宾  /  90

西行中楼  /  95

最爱家乡山东煎饼  /  100

机场梦  /  105

回家的路  /  109

太阳节祀日  /  112

大师胸中藏虎龙,鸾跂鸿惊欲飞腾  /  115

屋楼崮,拉不断历史的弦  /  123

秋登浮来山  /  131


大地的呼吸


小山村  /  141

春情冬意  /  144

春无声息  /  146

面朝大海的夏日  /  147

海边仲夏夜  /  151

初秋的丝山  /  153

秋天的心愿  /  155


时光的足迹


写春联  /  161

大约是因为穷,才过出那么多节  /  164

在家庭旅馆听老板讲一只猫的故事  /  166

路遇“黄大仙”  /  169

踩着高跷推小虾  /  172

中国科技,让神话变成现实  /  177

美丽心灵  /  181

“回乡”记  /  183


出走的心


西藏,扎西德勒  /  189

古城墙的迷恋  /  195

凤城泽瑞  /  200

南京,和那些城  /  205

五月去永城  /  208

拜谒陈胜墓  /  227

浅酌青岛  /  230

远方,秦川  /  239

走近上海  /  243

秋天去看“海”  /  254

去烟台带回“遗憾”  /  260

晚风沉醉的“初夏”  /  264

遥望苍山白云间  /  271

遇见太远的夏  /  276


青春落瓣


家国情怀  /  283

诗意生活  /  295

乐在游中  /  315

轻吟时光  /  329


后记: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阚美玲  /  351





张浩:日照,在丽颜与内涵之间





  



日照丝毫不给人留下她那原本古老的感觉,而是一个新生城市的形象站立在所有人面前。岁月不给她留下物质的华丽,这使她一直以来显得非常含蓄,她内心深处的东西只等待有心人的挖掘。哪怕她的名字,或许很多在她的怀抱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都不曾知道是如何来的。他们只知道水上运动之都,这个称号随着一场场国内外大型水上运动比赛的举办而越发响亮。曾经的东方太阳城,也日渐被人遗忘。

然而在具有城市代表意义的海曲路的东尽头,“城市客厅”万平口,因为睹红日初升且观激情水运而囊括了东方太阳城与水上运动之都的双重文化意义。由万平口及日照港展开,新生的日照也正是踏着黄海的浪花如出水的阿芙罗狄忒般飞跃在世人面前,惊艳世界。这是日照的今天,很多人们都不知道她千载的历史,更不用说去追问那数千年的艰辛路程是如何走过。

走过每一个城市都会陷入文化的思索,看着今生思考她的前世,感受着她前世的落寞或者繁华。很多城市历史的传承雕刻在建筑之上,鳞次栉比的老建筑向人们诉说这个城市的过去,走在其中,也会深感她的沧桑和厚重。这是她最直接的表白,匆忙劳累的人们,无暇静下来思索,好在她的主动表白不让人们忘记她的历史,不让人们对这个城市感到空虚。于是内心深处有一种归宿感。无论远古,还是近代。在西安的古城墙下,在北京的胡同里,在汉口的街市上,在成都的巷弄间,在南京的秦淮河畔……一眼望穿历史的风云变幻,无论今日还是历史,都是那么迷人。而在日照,却什么都看不到,老城如同大多数普通城市的老城一样,陈旧而繁华。推翻破旧的一切重塑的城,又难免在岁月的风沙里陈旧。于是在破旧里剩不下一点可以传承的过去,历史的空虚,就像缺少一根支撑永恒的柱子。

人们像在大地上爬行的蚂蚁,一切只有生活,不去思索,除了乡恋,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心灵深处的眷恋的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者节假日去看看海,感受日照外在的华美。或许这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不必去追问,只要城市给人幸福和安宁。

一个艳丽的女子,外表已得人迷恋,如果她的丰富的内涵再被展现出来,那么,她会让每一个人迷醉。如同世界小姐,桂冠下不只是漂亮动人的外表、曼妙的身材和优雅的言行举止,更是她内心的才华修养。而日照,她把自己的内涵藏得太深。像一个养在闺中饱读诗书的女子,一朝华美而出,惊艳万家,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她满腹的才华呢?而城市,毕竟只是一个沉默的城市,自己从来不去说什么,也不能再去说什么,被混沌的岁月掩埋的自己,只让人们自己去找寻惊喜。凡庸也罢,惊世骇俗也罢。她更等待的是,那些人去洗尽铅华,把她素颜底下的美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此,我们要为这座城市做一些事……


0
0
上一条:清净谈 下一条:光阴里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