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好书推荐

海右初光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1年08月04日 浏览:1507

c8b385c97fcb77cadbffdacd29711eee.jpg

《海右初光》秦溯之 著  由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组织策划,日照诗词学会会长、东港区作协主席辛崇发担任主编,列入《海曲文学》丛书,由济南海东文化编辑、设计、印刷,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海曲今宵飘玉露,春华秋实满枝垂 




 



——《海曲文学》丛书总序

赵德发



今年国庆、中秋节长假期间,我集中时间阅读日照诗词学会会长、东港区作家协会主席辛崇发先生用微信发给我的《海曲文学》丛书九卷书稿。阴历八月十六这天晚上,到楼后花园散步,此时月光皎洁,秋风习习,桂香氤氲,石榴和柿子挂在树上,我突然想起了崇发兄的两句诗:“海曲今宵飘玉露,春华秋实满枝垂。”我想,这不正是东港区文学事业的生动写照吗?

众所周知,日照这个地方在西汉时为海曲县,1184年之后是日照县,1989年日照升格为地级市,1992年设区带县,这儿改名为东港区。东港区成立近三十年来,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学事业也蒸蒸日上,作家队伍日益壮大,优秀作品越来越多。《海曲文学》丛书的问世,恰好反映了这个态势,让人十分欣喜。

东港区作协成立后,创办了《海曲》文学季刊。这份刊物至今已出刊28期,发表了海量作品,成为我市一块重要的文学园地。这套丛书中的《春染故园》,就是从各期刊物上挑选的精品佳作。作者不只是东港区的,还有许多市里的和外地的,可见《海曲》联系面之广。东港区作协除了办好刊物,每年都有许多活动,如下基层采风、举办诗会和征文比赛等等。我曾多次受邀参加他们的采风活动,收获颇多。与丛书同时出版的《日照河山》,便是区作协组织作家去河山镇的采风作品集。之前,他们还以专集、《海曲》专刊等形式出版过赴陈疃镇、后村镇、香河街道等乡镇地方采风的作品集,让一个地方的建设成就、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用文学作品予以集中呈现。

近三十年来,东港区成长起好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全国许多报刊上发表,有的还荣获奖励。也有一些作家出版了个人著作,我每每受赠,家中书架上积累了长长一列。即将问世的《海曲文学》丛书其中有八位作家的集子,是东港作家阵容的一次华丽展示。

九部作品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热爱日照,吟唱乡音


位于黄海之滨的日照,许多作家生于兹长于兹;一些从外地来此定居的作家,也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他们都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山海相间、美轮美奂之地,自然而然地把这份热爱付诸文字。翻阅《春染故园》诗文集,表达这份情感的作品占据了大部分篇幅。作家、诗人们有的将视野覆盖全市,有的聚焦于一座山、一条河、一个村庄甚至一条路、一棵树,字里行间都是爱,让人深深感动。在个人集子中,这类的作品也有很多。辛崇发直接为他的集子命名为《海曲乡音》,作品分为《乡景》《乡情》《乡恋》《海韵》几辑。他这位土生土长的日照诗人,东港区文学事业的领军人物,用律诗绝句与各种词牌吟唱乡音,记录日照发展变化,作品蔚为大观。溯之的诗词《山海行》,李富晔和张浩的一些散文,也都有此类主题,各有妙处。


二、追溯历史,审视根脉


历史是人类的旧时踪影,藏有丰富的人类活动轨迹、生存经验与文化成分。作家们普遍对此痴迷,热衷于溯源而上,追索历史真相,审视文化根脉。《海曲文学》丛书的作者们也是这样,他们深入研究本地历史与人文景观,将日照的文化“家底”告诉读者。张永军的《我所了解的石臼所》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以异乎寻常的热情,大量查阅资料,走访当地老人,将石臼所的前世今生详详细细地写了出来,让此书的价值不只在“文”,更在于“史”了。林丽的 《走遍东港》系列,一气写了十几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长见识,饱眼福。张浩是“80后”年轻作家,却对历史非常痴迷,文章中屡有新的发现与新的见解。“追根日照千年事,谋略文章百渡槎”,辛崇发的这两句诗,也可以视为这些创作活动的总结。


三、记录旅程,描绘风景


李富晔是日照实验高中教师,曾参加援疆工作,到麦盖提县支教两年。他在《从家乡出发》这本书中,以多篇文章记录了在新疆的所见所思。读着读着,我们耳边会响起刀郎木卡姆的乐曲,眼前会晃动着维吾尔族男女的舞姿,忍不住拍案赞赏。尤其是读到《麦盖提的驴子》这一篇,见他亲手给一头驴钉掌,而后那驴跳到一边大叫,让人忍俊不已,同时也慨叹富晔先生在新疆对当地人的生活投入之深、了解之广。从辛崇发、林丽、张浩等人的作品中看到,他们这些年来走了全国的许多地方,可谓履痕处处。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观察、用心体悟,而后撰文赋诗,将自己的见闻与心得写了出来。《心之所向,素履所往》是王海瑛作品集的书名,表达了她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她经常将一颗心缱绻在众多花木之间,感受四季轮回变化,文笔清丽,沁人心脾。“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宋•王珪《游赏心亭》),古人的游吟传统,在《海曲文学》丛书作者群里得到了接续。


四、书写亲情,感悟人生


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亲情,表现亲情的诗文也在这套文集中占据了好多篇幅。辛崇发的《父亲节前因梦生吟》只有四句诗:“梦里依稀腰背弯,解巾擦汗又挑担。随行百里心流泪,感悟人生那座山。”让人读罢,眼前矗立起一个山一样的父亲形象。贺培美、林丽、王海瑛这三位女作家,都是饱蘸深情写父母,写亲人,用生动的细节表达细腻的情感。贺培美甚至祈愿:“来世还做我的父亲,好吗?”孝女情怀,感人至深。王海瑛的故乡在四川,难以见到亲人,她想到,“也许,对于如鲠在喉的想念,最安全的降落,就在文字里。‘也许,有些东西,可以通过写,被转化,或疗愈’”。于是她写了一篇又一篇,用文字疗愈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痛。她们还以女性特有的敏锐感觉,去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永恒,在平庸中品出诗意。林丽的一些“千字文”,篇幅很短,多有留白,却表达出她的娴静心境与精神追求,十分耐读。


五、唱酬对话,谈文论艺


诗词唱酬,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举,当今一些诗人也乐此不疲,在辛崇发、秦溯之的书中,都有这类作品。他们与友人唱和,在交流感情、议论事物的同时,也较量着写诗技艺,可谓玄机微妙。围炉夜话,则是旧时文人喜欢的聚会方式,当今有了供暖设备,不用围着炉子说话了,到一起品茗聊天却很常见。如果是有品位的人,加上有品位的对话,记录下来,那就有些价值了。林丽的集子里,有几次这样的对话记录,她命名为《清净谈》。“清净”二字,颇有禅意。看他们的对话,便会了解海曲小城一些文人之雅举,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观念。《海曲文学》丛书中,还收入一些作者的评论文章,他们对外地或本地的作家作品予以剖析,表明看法,对文学创作的繁荣有促进作用。溯之的一些诗作如《听琴曲》《怀王大令》《吊刘勰》等等,更是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对古琴艺术、书法艺术以及刘勰的文学成就等高度褒扬,思接千古,酣畅淋漓。

《海曲文学》丛书,作品过千,选材与主题丰富多样,我在这里不可能做详细归纳,读者展卷,自会领略。总之,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东港区作家协会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是东港区作家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我祝贺这套书的出版,祝文友们在今后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海曲文脉的接续与强壮再立新功!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日照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家协会原主席,日照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海曲文学》丛书综述 




 



刘  杰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因“蓝天、碧海、金沙滩”而享誉世界。日照古称“海曲”,其地域主要就是现在的东港区。“海曲”之于日照,犹如“金陵”之于南京,“齐鲁”之于山东,代表了这里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东港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四五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有古代名人姜太公文化遗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起义旧址——吕母崮亦在于此地。

东港区建区三十年来,在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年轻而有活力的东港,已成为黄海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东港区大力发挥主城区、驻地区优势,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研究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东港路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曹丕曾言,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化繁荣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山海之间的海曲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丰厚的历史文化涵养了一代代文人志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又涌现出了一大批情洒海曲大地,讴歌伟大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创作出了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古典诗词、新诗、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各种文体,对东港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和巨大的推动力。

为更好地传承和保存海曲文化,在东港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的关心支持下,东港区作家协会经过一年多的酝酿筹备,编纂出版了这套《海曲文学》丛书。这既是总结东港区文学成就、泽被当代之盛事,也是延续文脉、以传后人之幸事,更是展现文人风骨、弘扬时代精神之大事,是当代海曲文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值得祝贺!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然而高山不拒微草,大海不拒百川,《海曲文学》丛书就正是那一棵棵小草、一股股涓流。海曲大地历来不乏文化巨子,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著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金代状元礼部尚书张行简(东港区日照街道人),礼学建树突出,著作颇丰;明代状元焦竑(东港区西湖镇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东港区涛雒镇人)闻名于世,他的人文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与星相聚,天随海共宽。”东港区设立后,东港区作家协会于2003年应时成立,并创办了《海曲》刊物,之后又创建了《海曲风韵》公众号,还汇聚了一批有志于文学的爱好者和写作者,文学创作立足实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时事,格调高雅大方,文风朴实流华,用笔求实厚重,内容紧随时代,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海曲文学》丛书编选了八位作者的专辑和七十多位作者的合集,共九本。所选作品多是在省级以上刊物和平台发表或获奖的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荟萃了各位作家的文学精品,集中展示了东港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文章的作者分布在各行各业,他们积极投身火热的生活,抒发心灵美感,感悟人生价值,提升社会境界,汇聚发展正能量。他们用笔触描绘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他们用激情讴歌东港改革开放的成就与辉煌,他们为东港的建设和发展鼓与呼贡献了文学的力量。


(作者为中共日照市东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海曲文学》全九册  辛崇发 主编




  

千年文脉,华章承绪——《海右初光》集记





 




秦易之


诗脉千年,星河流漾,《诗经》屈骚,并峙文壤,自此长江大河,排浪滔滔,幽林阔壑,分脉溥流,莫不沾溉余泽,振诗筋而吐芳华,熏篆籀而承文魂。诗海泛波,溉渍千载,到而今中华号称诗国,国人遍体诗香!

在诗章所有炫烂辉煌的底里,其实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忧患,是一种对世事人生难以把握的焦灼、悲凉乃至落寞。于万物与天地,人生来天然地便是一种异化与对抗,他想超脱这天地间的束缚,向着光明,作一种无拘无束的飞翔,他生来所有的意义与目的似乎便是作一种向上的恒久的追求,他的存在更像是一种神启与奇迹,更像是一种时空的萚落与明证——那便是自由,无论是肉体抑或是精神的。然宇宙无穷,大块廓然,天地总能迫缩人成微尘芥子。在与天地对抗无果后,人类便采取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与天地万物的融洽,而把自由求烙成生命最幽深最底里的一道永恒的纹理。石蕴玉而生辉,川含珠而自媚,而这道纹理的光芒自人性藩篱的罅隙中辉映成人类的崇高与优美——诗!

诗用光明与灵性表达天地节律、人心节律以及审美韵律,在审美中,人类能暂时地实现某种自由。诗的内容,无论是人类朴笃的食色本原,还是风云际会、波谲云诡的历史以及避无可避的社会人生,都将物化于人类意识深渊处的那道自由的纹理,自由的光明与灵性步量成诗句的平仄、韵脚以及章句的复沓、思想内容的轮匝,乃至人类所能仅达的寻之无迹而又神遇可期的意境审美的内在韵律。藉由此种韵律,人类期然不期然地能达到与天地万物合一的自洽,超拔卓荦者间或亦能超脱生死轮回而达到一种曼妙无言的自由……万物森罗,天地纹理粲然,而诗的光明与灵性亦具纹理,诗之神运的风行足迹,内里其实是一种民族文化沉淀的潜意识的无意地表徵。诗的纹理辐聚成诗的外在的结构,而此种结构的本底是人类民族的某种心理结构,由然当然地孕络着人类的哲学思想,并不可避免地神启式地指向审美一途,而人类审美心理的节络总是倔强地茧汇成一种逍遥自由的梦现……

诸子百家,思想同开并绽,故《诗》三百,虽经孔子斫落删削,然独花密妍,犹复百人千面,或素朴敦笃、天真烂漫,或镶金嵌玉、流光溢彩,或佻达直白而韵味悠然,或婉转多思而九曲回肠,或高冠端严,或彩衣飘裾……不一而足,实诗家之始壤、百世之言薮。大江一堑,楚地思想寡落,而大泽丰草、巫觋风行,天地初开之光髓尚能侵浸人身,厥有楚辞。楚辞瑰玮奇丽、想落天外,烟水笼茫,葱茏郁茂,是最接近诗的自真的丛生,是这片大地当然的孕蘖与萌冒,在这片烟水丰泽中,生命与诗一起萚落……汉家独尊儒术,董氏宇宙天人大一统思想,在文章与赋体,而不在诗家。其奠基鸿绪、混囵政体,千载以下,循按而已。而其离人类本真之自由,愈行愈远,《古诗十九首》乃斫落禁梏,剥返本真,千载诗国,掌珠独耀。魏晋玄学,挥麈清谈,手挥五弦、目送归鸿,清远夐绝,阮籍《咏怀》,虽曲折晦转,郁乎苍茫,然其底里,与渊明抱璞返真、山孕青水过云之意一脉相连,皆能偶具自由本真之相。其中陶诗尤能与万物自洽,颇合庄周逍遥之意,而真正能超脱轮回达于人类与诗之自由者,乃盛唐气象。佛家思想,至唐已递嬗为禅学,其旨要归于慈航一渡,彼岸清净,真能超脱轮回而达自由者,以其能见物真,故能如此。佛家乃人类最接近自由之哲思,惜其途舛杂,或令人难明。唐诗的底里,终于有自由的流动与溥游,人类在唐诗的音节神韵中,或可目遇神游偶达自由之境。诗至盛唐,气象万千,光焰万丈,实诗家之三昧、的归之梯途,不及论亦不必论。诗至唐乃高绝亘古、无复超迈者,天地无偏私,后世岂无具唐人才情者,以时异势不同故也。犹春夏丰茂而秋冬肃藏,自然也,亦天地之自由也,抑或亦人之自由乎?两宋虽国势乏振,而文运昌隆,乃吾国文化之一大结。其间道学升穹,北斗摇光,实暗孕儒释道三家之意而嬗归精极,实归吾国思想之极高一境,惜雕琢用力痕迹稍重,暗显于诗,则虽时有哲思幽远,亦难承盛唐风尘了。明清以降,诗可无论矣,非其人无唐人才具也,其间亦时有唐人气象者,然枫林落叶,难现百花,其时矣乎?

扳指扪数,以为音乐、诗词、书法,乃或能对人类精神的暂时实现聊献一力。诗乃人类精神之栖居,乃为人类追求自由之途,然千年诗国,大都是一种无望又希冀超脱的无可奈何的表徵。毋宁置疑,微斯诗,微斯迹,吾人类之自由的归,何望焉?

以上之言,乃一人私论,敢放言大说,意为一瓣之芬,或益春色,诗国辽阔,未必不令细言一论偏芳……

千年诗田荒落,时见黄沙斑驳,又见千形万状,然盛唐气象、大宋哲思,早已水伏龙潜、盈缩返匿,无复郁苍成林了,偶有萤闪,亦乃断管残沈、吉光片羽。今海右秦君溯之,虽笔未有五彩,才不驭屈宋李杜,然时或天助,令笔能腾骧、才迸流泉,亦有一绪不坠而承祧诗脉者。今诗集俱在,撷一枝片叶,就光看枝露观叶脉,或亦能管窥蠡测,献一言之论云云。

其古诗歌行,多长篇巨制,动辄凡几百言,然文脉流畅,势疾如风,如平沙驰马、霜雪飞天,读来酣畅淋漓、大快心意,令人有长林高风、快刀破竹之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其诗叙事绎迹婉转绵密,笔致或浏亮,或沉郁,或虬媚,或尖峻嶙嶙,或落英缤纷,时有柳暗花明、叶底藏风之致。其韵转捷兀,鬼神不测,而千里伏脉,龙行云雾、前后相随,迭宕伏泉,移影换步,而万里回首眸眼相映,大可叹也。其例如《听琴曲》,用语飒然,天高地迥;冷韵肃秋,势如箭镞追风,一往无前;文脉截落顿挫、刀切斧斩,壁立千仞、长河跌瀑;时如骏马驻坡、平沙渺渺,龙行千里,神迹明灭;又如兔起鹘落、驰影茂林。其境凄远渺廓、水寒天杳,有冷月弯刀、岩岫出云、烟笼寒江之感;《李凭箜篌引》后,能颉颃者,此诗或其一也。其句有“天光烟云接天隅,风起浪卷万马喑;水天一碧万里澄,寒江影涵冷月沉”,或与“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相商略,沉思微吟,略不相负。其《水泊梁山怀古》有句云“一把辛酸泪,替天行道名”,千古之下,心酸可感;“至今冰雪骨,未曾令水清”,今世之水,何曾清也?“晚照山影乱,空留雁过声”,人事之叹,天地之喟也……如此明珠,集中在在多有。又诗势多姿,或如柳书颜字,正襟端严、寒霜肃肃;或媚姿映潭,如赵松雪临笔,长带善舞,春荷弱柳、扶风自笑;又或平林幽远、散澹萧疏,若魏晋风流;间有高远叠嶂,千山林立、拔矗天荒者,又如华山雁荡,丘壑纵横;又有纵酒使气,若五陵少年,肥马轻裘、意气风发……一集过眼,镂金错彩,如八宝楼台,目观则龙鳞耀目、满眼生辉,平添孤峭卓荦、独枪立天之势,大养气脉!

溯之者,吾二兄也。古有举贤不避亲之言,乃况“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耶?使眉山三苏起,对文而赏,必不掩兄弟父子之文!此文或间有溢美,但无虚美,诸君目览,则知吾言不虚也!

“明月之珠,不能无纇”,此集未必尽珠玉,“一夜凉风起邓林,寒蝉唱远漫萧森;浔河西望流天际,泰岱东瞻会太阴”(步老杜《秋兴八首》其一),觉颇举唐人气象,便使老杜见,意其必相揖提襟、举觞快饮!此集便余皆覆瓿之作,有此二句,亦必不废也,况昆山玉场,美玉丰蕴乎?诸君以为然否?

是为记。





 秦溯之   作品赏析




 



听琴曲(并序)


乙未孟秋之夜,月白风静,清晖万里。黄海之右,香河岸畔。日照书院之清音琴馆,华灯初上,群贤毕至,古琴蓄韵,盛宴欲启。院长辛本亮兄,夙怀鸿愿,欲传承古典,延续文脉,宏滋国学,以启来者。近数年来,成绩卓然,蔚为大观!此次成立琴馆,特邀古琴名师李悦先生讲课授琴,诚海曲故城之一大盛事。溯之有幸面课听琴,如醍醐灌顶,感慨良多,因为《听琴曲》,凡六百一十六言,歌以志之。其诗曰:


风飒秋高天气凉,香河雅士弄流觞。

浊酒一杯对江月,欲倩弦丝演宫商。

心远本怀遗世情,国学不开意难平。

泠泠弦上觅知音,欣邀俊才李悦兄。

瑶台英姿相对处,琴瑟和鸣动华灯。

吟揉绰注续续弹,书院飘溢金石声。

七弦琴上十三徽,十指轻抹如采薇。

乙未清秋不眠夜,五千年来音自霏。

开篇一曲良宵引,惶然鹿鸣降甘霖。

其声悠远意未尽,香河清波亦无音。

曲罢一诉桐琴史,文王伯乐到孔子。

一任国色赵飞燕,更兼倾城有西施。

绝代才女卓文君,凤求凰中识相如。

乃父隽文写琴操,千古一叹蔡文姬。

纤纤琴丝千古传,梅花三弄酬华年。

阮籍狷作酒狂怨,嵇康悲弹广陵散。

弦上清音何处有,长庆一寻白香山。

松下听琴宋徽宗,江上弄弦苏子瞻。

国恨悠悠赵松雪,婉约凄冷李易安。

宁王此中奈何泪,一洒潇湘水云间。

绵绵不尽千秋情,化作幽怨赋丝弦。

言罢此处再抚琴,高山流水有知音。

阳春白雪羞师旷,得心应手存古今。

天光烟云接天隅,风起浪卷万马喑。

水天一碧万里澄,寒江影涵冷月沉。

九嶷山下潇水流,山河破碎志难酬。

此中多少家国恨,掩抑奔放意不休。

铮铮琴声戛然寂,满座入思皆凝眸。

袖手一立无限愁,重话历历琴音悠。

上穷孔丘作幽兰,诸葛空城显鸿猷。

靖节结庐在人境,无弦琴上写春秋!

更有黛玉抚琴诉,葬花一吟恸闺楼。

清语带悲忽焉转,漫向神曲广陵散。

聂政问仇刺韩王,十年琴剑不寻常。

一腔热血付桐瑶,清弦掩泪留芬芳。

声辞慷慨难诉尽,十指跳跃七弦扬。

战马奔腾长嘶喧,气势磅礴何辉煌!

戈矛相向带杀声,激昂飞越任铿锵。

渺渺琴音流香河,愈散愈远就八方。

吾情久然已荒芜,赖有仙乐驱寒凉。

琴寂人静心渺远,余音三日绕栋梁。

相顾四壁唯怅然,却颂古国琴韵长。

无弦堂里纳群贤,海曲清音蕴华章。

痴心一片付国学,鲲鹏两翅任翱翔!


水泊梁山怀古


昔闻洞庭远,今上梁山行。

汶济两相聚,钟灵义韵琼。

水泊八百里,浩渺烟波生。

无风三尺浪,绝壁入云庭。

史溯追五代,千载有余情。

孝王狩猎处,至今啸气凝。

七脉八峰秀,天书阁上惊。

宣和风云起,众英卷旆旌。

遂令豪侠气,齐聚忠义厅。

肝胆汗青照,化作悲歌鸣。

一把辛酸泪,替天行道名。

天岂厌忠魄,徒呼发不平。

至今冰雪骨,未曾令水清!

悲风嘶古月,壮士涕飘零。

晚照山影乱,空留雁过声!


注:水泊梁山素有“小洞庭”之说,故云。

三沙行


潮去潮来沧水流,南海自古望神州。

一把银珠撒南国,化作三沙入明眸。

追溯欲去七千载,更路簿里写春秋。

千顷长沙今犹在,万里石塘古渡头。

秦皇汉武遣将至,吴晋钦作珊瑚洲。

隋唐宋元皆统辖,明清以降未曾休。

今朝设市雄风起,金波处处映琼楼。

喷沙固岛宏图展,舸舰银鹰傲环球。

忽闻水上鸱枭鸣,虎狼相谋过南溟。

凭空搅起仲裁案,沆瀣一气现狰狞。

奋起中华众儿女,敢洒热血铸长城。

圣域岂是悲歌地,言之不预掷地声。

剑依北斗啸英气,龙威雷电十万兵。

巨手斩却妖魔舞,怒涛卷起鬼神惊。

雄略安疆挥长袖,扫除阴霾天复晴。

临风赋远我自笑,浩歌漫向三沙行。

无边紫气从东来,路通四海任徘徊。

椰林无边摇碧色,蓝天白云两相开。

黄岩岛上尽宝藏,永兴空中响春雷。

海胆玳瑁寻常见,神龟螺贝每相陪。

三层同心系华夏,水底森林何奇瑰。

百鸟齐飞连天际,千帆竞发留神思。

四时胜景言不尽,太白若来必举杯。

朝晖夕霞凭沐浴,流连仙境不复回。





0
0
上一条:我所了解的石臼所 下一条:海曲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