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新闻详情

刘君|《向阳坡上》新书分享会--2024年7月21日第56期山东女散文家沙龙活动小结

日期:2024年07月26日 浏览:903


刘君文笔轻盈而雅致,将幽思送远,关怀既切近又杳渺。诗的质地,画的神彩,以清亮的声韵和柔细的笔触,扣人心弦。

——张炜

b716e802045e80924292ad97f5f96a2c.png

作者 / 刘  君

《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主编,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报纸副刊工委会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秘书长,山东女散文家沙龙主席。出版散文集《为文有时》《向阳坡上》等。

2024 年 7 月 21 日,白云在蓝天上随意涂抹,画风活泼,画幅巨大,这是入伏的第七天,阳光格外热情,天气炎热,可是济南书苑广场的想书坊内,文友们的热情似乎更加高涨,分享会还没开始,大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排起长长的队伍,要求先签售再分享,力丽姐形容场面:热辣滚烫,逄老师则说:文学太可怕,会让人燃烧。刘君新书《向阳坡上》分享会就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开场了。

4dc1e9e05f68cc7cde87c1f3d9f97ace.png

首先发言的是新书还未正式发行就写出读后感的批评家、作家、山师大教授赵月斌,他坦言是作者的多年好友,熟悉生活中的她,但对刘君的文字只是在报纸上零星读过,认为她写的编辑手记特别到位,那么短小的文字却是每一期副刊的亮点,这次系统深入地读她的作品,感觉重新认识了一位熟悉的朋友。“在此前我只知道她是很有名的编辑,是散文作者,还是一名画家,虽然她自称画画是业余的,但她的画常常让我们很惊艳,这本书的封面是刘君自己画的,书名是她自己写的,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感觉重新认识了一个新的刘君。”

不但如此,赵月斌教授还说他发现了一位诗人,刘君不但从小读诗,上学的时候就写了很多的诗歌,她把诗意和诗性融入生活和创作中去。赵月斌教授认为张炜主席给刘君写的推荐语非常准确:“刘君文笔轻盈而雅致,将幽思送远,关怀既切近又杳渺。诗的质地,画的神彩,以清亮的声韵和柔细的笔触,扣人心弦。”他说这里的轻盈不是轻飘,而是像鸟那样自由地飞翔,能够拥有自己的天空,还有她叙事的那种画面感,也带给了我们极大的享受。

同时赵月斌教授也认为刘君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她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够给予关心并关注,这也是一个作家非常重要的特质。《向阳坡上》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就是在生活当中怎样去寻找、去发现值得我们热爱的东西。刘君描述的普通人不是高大、阳光的完美形象,也不是写一个表扬稿式的文章,而是让我们看到人物背后的东西,看到一个值得去亲近的亲人。

刘君就是这样站在向阳坡上,面向阳光,分享她内心非常踏实的感受。

cfcd163576505c32c12277c231cd9090.jpg

马兵是山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用三句话来概括读《向阳坡上》的感受:

第一句是:刘君老师是一个去拾取记忆星光的写作者,她把记忆的碎片汇聚成了一条星河。比如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完全不相关的两处记忆,一处来自童年,一处来自成人之后;一处来自故乡,一处来自当下的居住地,她将这些散落的记忆,进行了有机的串接;再比如她把自己写的诗、妹妹的诗、舅舅的诗,还有自己对于生命、对于记忆,对于过往,对于情感的一些感触进行链接,它的主题从来都不是单薄的,都有非常厚实的对于这个主题的旁枝斜逸的一些支撑,让她的散文变得非常耐读。

赵月斌教授说刘君的散文是有格局的,这一点马兵教授非常赞同:“她把记忆中童年的某一个时刻,记忆中的一棵树等等不断地去发散,把自己生命中的过往给打通,最终汇聚成一片生命之海,汇聚成一条灿烂星河。”

马兵教授的第二句话是:如何从类到个体,如何建立我们和周围万物的联系而引起共情。他说刘君老师这本书做了很好的一个示范。书的第二部分她写一些到名山大川去寻访,写济南的千佛山等等,这些素材并不新鲜,也许我们都写过,尤其是我们在济南生活,写济南的山,写济南的水,写济南的街巷,我们读过太多这样的散文,那为什么刘君老师的文章依然能够打动我们?是因为我们看到这些山水到了她的笔下,不再是一个类的概念,而变成她自己个体的、非常有情的和山水去建立共情关系的山水。

马兵教授的第三句话是:刘君老师在不安的时代写出了爱的深邃和隽永。刘君老师的舅舅,是她学书法、学英语的启蒙人,所以舅舅在她心里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父亲、玉堂老师的去世,能感觉到她对生命疼痛感的书写,这些都是建立在刘君老师非常充盈和深沉的爱意上面的。所以如何在一个不安的时代里面去写爱,如何在不安和爱之间去找到一个平衡,我觉得这是刘君老师给予我们的一个范例。

当我们去谈起往事的时候,一定会加一道滤镜,但刘君老师的回忆滤镜里,不会滤掉生命的痛感。书里面写到的很多细节,都和我们的生命发生着本质的共性,在不安和生命永恒的爱之间,她找到了一个对接,使得这些散文不但耐读,也写出了爱的深邃和隽永。


 

2a8c5528d23676bcd51eac405329c60a.png

作家、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川谈到,刘君的第二本散文集《向阳坡上》,无论是在书写的技巧还是情感的把握处理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这本书里的其中一个细节是她舅舅最早教她书法的时候,说只要练好“家、人、永、安、好”这几个字,就掌握了字的间架结构,也可以写好其他字,但刘君说舅舅告诉她的一定不只是写字的秘密。

王川老师认为刘君写散文的出发点是基于家人缘、人间缘、世界缘,所以在这本书里,刘君始终以非常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和真诚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生命和世界当中的所有。她写到了自己的亲人,写到了父母,写到了妹妹,写到了儿子,写到了她的爱人,还有同事,她永远都像沈从文先生说的,去贴近了写,用感情去贴近了写。

她多次写到了千佛山,写千佛山植物的气味,写摘下一片叶子去深深体会香气的变化,如果没有如此细腻的表达,也就没有如此动人的感情。

王川老师还说如何把生活中诸多复杂的感受,通过散文呈现出来,还要有新意,这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刘君在这类文章当中已经做到了极致”。

还有“她的一些采风散文,也不是简单的采风之作,你能从中看到很多东西。散文是没有界限的,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问题,方向、现实、未来都可以穿越,你的思想,你的情感都可以包揽进去,这都是我在她的文章里感受到的”。

4ea0561898023b0dc0ee980783845389.jpg

作为多年挚友和同事,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逄春阶笑称,自己也出现在《向阳坡上》,他是可以为这本书做“注”的人:如果说《为文有时》是刘君做编辑时的手记,那么《向阳坡上》就是个人化的呈现。他认为这本书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的一个横截面。刘君的几次转身,从学生到教师,从教师到电台主持人,从电台主持人到报纸编辑,从报纸编辑到作家,每一步都转得非常好。他觉得这也是一个启发,当自己往前走的时候,走着走着可能就转到另一个地方。

在逄春阶老师看来,一个人的思维半径取决于一个人的行走半径,你的思维往往取决于你的行走,包括心灵的行走、脚的行走,脑的行走等。刘君的思维半径来源于新疆,那里的天空、流水、雪山……已经深深地融入她的血液里。同时,又因为父母的关系,她带有南北交融的气息。新疆、广西、陕西、山东……行走是她思维的源头,让她写作的空间感特别强烈。

“刘君的散文让我读出了伍尔夫的气息,残雪的气息,还有鲁迅的野草的气息,当然还有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里头的气息。”逄老师还说自己期待刘君可以将写作维度进一步扩充,不断深扎,努力向上,继续往高处去。

虽然天气热,但现场座无虚席,连两边楼梯上也站满了人,逄老师幽默地说他突然想到一句话,“文学太可怕了,它能让人燃烧。”


听完四位嘉宾的分享后,刘君表示,几位嘉宾的分享既是对她的鼓励,也为她未来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即下一步写作应该往哪走。

《26朵小花,在那向阳的坡上》是刘君大学毕业后在淄博当老师时,发表过的一篇文章,后来她慢慢发现,其实自己也一直在向阳的坡上,她说这就是这本书名的由来。

至于为什么要写作,刘君说写作最大的魅力是拥有一种治愈的力量。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不顺利的时候,有失败、有痛苦、有困惑、有挣扎,有亲人的离去,这时候写作就会为你找到一个出口。那么她的写作是如何开始的呢?

她说对她写作影响最大的是逄春阶老师,“逄春阶老师是一个特别勤奋的人,非常地热爱文学,他曾经对我说,刘君,你的经历不写作太可惜了,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一大片云移到了我的头顶上,很有压力,但我到底从哪里入手呢?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觉得有一些事情有一些人忽然变得越来越清晰,像一团光亮,从一大片云的混沌当中跳出来,跳进我的脑海,不断闪烁,好像在催促我去捕捉,去呈现在纸上。”

“但第一个影响我写作的应该是我妈,我有一个特别饱满的童年,因为我妈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她把她们村里的每个人都给我讲了一遍,懒汉呀,勤快的人呀,还有外出的人呀,每天晚上我和我妹都盼望着她讲故事,在一个没有电视也没有娱乐的年代,我的童年是特别丰富的。”

“另一个影响我写作的是我高中语文老师,上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建了一个下里巴诗社,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诗歌,觉得很有意思,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写了第一首诗《心中的树》。当时我问老师诗意是什么?后来我儿子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老师当时说的话,他说诗意就是自然与美好,它藏在一个一个的细节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脸上,暖暖的是诗意,雨后的彩虹跨越天际也是诗意,春天的花秋天的落叶,还有冬天的雪,它们都有诗意。”

“当然把我推到向阳坡上的,还有我的师长和朋友,特别是张炜主席。他对我这本书给予了很多的鼓励,他送过我一幅字 ——‘诗书青年,本无愁伤,于沉静中获得万千思想’。生活当中我没有惊天动地的苦难,甚至平凡平淡,但张炜主席说的“于沉静中获得万千思想”,是只要你静下来,有些东西就会慢慢向你靠拢,我觉得这对我是很大的提醒。”

“如果说用《向阳坡上》做一个比喻,我觉得它可能更像一个开关,希望每一次打开书的您,能够寻找到一点快乐和共鸣,这是我作为写作者的最大的荣幸。”


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互动环节气氛十分热烈。

11893d7252d4b7c5528370e8d0fac8ab.png

文化学者、书评家徐明祥先生为刘君新书分享会献上墨宝:“为文有时时逢秋,向阳坡上上心游!”

高级记者、大众报业集团老干处处长于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刘君老师的文字,画面感很强、流动性很强,如同欣赏一幅幅图画,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在流畅、清新的文字背后,还有一种心灵治愈的力量,这使得她的散文风格轻盈活泼又沉稳大气。因为文思泉涌,感觉她的文章更像是一列文字“复兴号”高铁列车,载着读者飞驰前行,列车的两边是文字描述带来的无尽的风景,令人忍不住雀跃叫好,是一场心灵之旅,是一种精神享受。愿在她这列文字“复兴号”高铁列车的带动下,更多的人踏上这列文艺高铁,不断丰盈充实自己,拥有更加舒展柔软的心灵和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刘君的同事金中丽代表同事们前来祝贺:在书中遇见刘君,窥探她的生活,和在生活中遇见刘君一样,都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刘君用文字书写纯真和深情,笔触温柔细腻,情致浪漫深婉,时时处处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静的诗意的力量。而这种安静和诗意于她是一种幸运,于读者也是一种幸运。“为文有时君心秀,向阳坡上看丰收”。我和一众老同事祝刘君新书大卖!

作家张中海认识刘君多年,认为从刘君出生到成年辗转几座城市的学习与工作经历来看,外在的阅历是丰富的,在生活中是平和有福气的,所以她的美学追求是单纯清新的。刘君对人类苦难的感知、对大自然的融入、对他人的理解,也是我们每个写作者都需要的。祝刘君更上层楼。

119662f9b8204e8a0834a2c6e2430444.png

现场还有一位特别的来宾,是刘君老师的大学同学,如今在北京大学工作的郑园老师,她讲了她们的相识相知,讲了她们相隔多年的重逢,感慨刘君变的是容貌,不变的是她内心的那种热烈、单纯、诚挚,还有对文学一如既往的坚守。

读者吴长远分享说:酷暑难耐的三伏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对梦想的执着,走进想书坊,来到向阳坡上赏花闻香,感受春天的律动、生命的力量!

每个阳光的人生都是一段追光的旅程。刘君女士虽迁徙各地,但始终以顽强的姿态扎根、以追光的心态成长,始终把自己置于向阳坡上。她写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串起的却是历史的回忆和不同地域的风情,道出的则是天下大众最需要参悟最容易参悟却往往参悟不透的人生真谛!

向刘君女士致敬!愿我们每个人都向阳而生、向光而行!


在这大暑的酷热中,文学的火焰在每一位文友的心中熊熊燃烧,那是对文学的热爱,让大家忘却了炎热,沉浸在这一场精神的盛宴之中。

35eb33078b5b2ef8e355f58121f036e2.jpg

 


《向阳坡上》是一本散文集,是一部生命之书,成长之书,向美之书。

刘君老师以诗心、童心、爱心、灵心,打量过往,回望成长,写人记事,忐忑地拥抱世界,无私地拥抱家庭,热情地拥抱友人。

“向阳”,奠定了整部书的基调。 

本书展现了作者的人生足迹--从西向东,从北疆马桥的海棠树、沙枣花、红柳丛、胡杨林、梭柴里走出来,走向了乌鲁木齐的玫瑰花和大叶榆,走向了西安的石榴花和国槐,走向了淄博的法桐和月季,走向了济南的荷花和垂柳,她的心扉像沙漠和大海一样,不断地袒露和打开。

随着当老师、做主持、跑记者、蹲编辑的经历,她也从一个女儿、姐姐、妻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作者将生活的幸福、辛酸和荣耀,对童话、对名著、对文学艺术的迷恋和解读,--化为笔墨,构筑起她的曼妙散文世界。

《向阳坡上》的三章,以“冥冥”“心游”“遇见”进行编排和结构,有新意,有深度,也具逻辑。也可以将它们对应为:从冥冥之中的缘定出发,开始感悟和心游,遇见该有的遇见。


山东女散文家沙龙

主席:刘君

副主席:王力丽 刘东妮 刘秀平

秘书长:刘东妮

编辑:任延红

摄影:王树芳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