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新闻详情

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

日期:2021年08月31日 浏览:891


来源:四川日报 |   2021年08月30日15:20

关键词:文艺评论

编者按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全国文艺界引发强烈反响。未来,如何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工作?本报文艺评论版·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携手《中国艺术报》、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邀请全国各界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本期文艺评论节选其中部分文章。

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

马滏漳

近日,中央宣传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正确方向导向,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健全文艺评论标准,倡导“批评精神”,严肃客观评价作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这为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不断推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了实现路径。

坚持正确方向导向

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导向,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真正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锄锹”,“掘通”文艺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这道出了文艺评论的实质所在。作为“镜子”,要求文艺评论做到“坏处说坏,好处说好”,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作为“良药”,要求文艺评论具有“疗救”的功能,给“生病”的文艺指引健康的方向。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就是文艺评论作为“良药”的鲜明体现。“良药”明病理、懂医理、循机理,是可以深入到创作内部发挥作用的,针对病灶,精准施以救治;“良药”是以恢复创作机体健康为目的的,以最低限度的副作用,友好实现明确疗效;“良药”还是引导性的,它不外在于创作机体,而是诱发机体自身产生免疫力,从而发挥根治的效应。

健全文艺评论标准

文艺评论标准问题,是文艺评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健全文艺评论标准,是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文艺评论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的关键所在。

《意见》提出,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不唯流量是从,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而要把健全的文艺评论标准落到实处,使其取得实实在在的评论效果和评论效益,就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树立起“批评精神”,严肃客观评价作品。所谓“批评精神”,就是着眼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是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文艺评论须坚决抵制阿谀奉承、庸俗吹捧的评论,反对刷分控评等不良现象,不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和泛娱乐化等推波助澜。如果一点儿“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文艺评论标准无论如何健全,也都毫无意义。不管是“指其所短,扬其所长”,还是“掩其所短,称其所长”,文艺作品一定得有“所长”,而评论者也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热烈的好恶”。因此,有了科学、全面的文艺评论标准,还必须要以严肃、客观且充满朝气和锐气的“批评精神”来贯彻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才能更好发挥文艺评论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不断增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公信力、说服力。

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

全媒体时代以改写传播形态的方式改写着一切传播对象的面貌,内容和渠道日益深度融合,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既要适应媒体发展趋势和受众接受方式的变化,强调互联网思维和分众化传播;也要关注渠道被经济利益驱动裹挟内容取向的问题,做到内容引领和渠道治理兼顾。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统筹处理好传统文艺评论媒体和新兴评论媒体、主流评论媒体和商业评论平台、大众化评论媒体和专业性评论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文艺评论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传统文艺评论阵地的受众接受方式大多是沉思式的,以获取新思想为目标,所以巩固这一阵地,就须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文艺领域基础性问题、前沿性问题、倾向性问题研究,注重对新人新作的评论,针对热点文艺现象及时组织开展文艺评论,有力引导舆论、市场和大众。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的受众接受方式大多是浏览式的,以获取新信息为目标,所以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就须把握新媒体发展态势和特征,推出更多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积极拓展文艺评论新空间。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内容发散网络化,主动设置既有思想含量又有网络传播特质的议题,加强文艺家、文艺评论家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实现以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影响引导网络新媒体评论阵地。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应不唯流量是从,保持对于“失序”和“爆款”的警醒与克制,自觉建立起与传统文艺评论阵地的链接,确保不断增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引导力、影响力。

新时代呼唤强有力的文艺评论阵地

邓凯

日前,中央宣传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被摆在突出位置。

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阵地”原本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军队为了进行战斗而占据的地方,通常修有工事。“阵地”这个词与“文艺评论”搭配在一起,意味着文艺评论不仅需要建设性,更需要战斗性。这是文艺评论这一艺术门类得以确立的内在要求。也似乎印证了鲁迅先生的话:“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这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

何以用文艺批评来抗争?何以让科学的、全面的文艺评论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何以把文艺评论家们高蹈的思想和滔滔的雄辩最终打磨成批评的利器,真正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这自然需要依靠文艺评论阵地来完成。展示文艺评论的力量、检验文艺评论的效果,离不开文艺评论阵地这一重要的平台。

我们今天的文艺评论阵地格局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外,借力于互联网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短评、跟评、弹幕、评分等“网评”盛行繁茂;我们以前熟悉的文艺评论近似于聚光灯式的单向度传播,今天的“网评”则像漫反射一样主题丛生、众声喧哗,而且可以双向甚至多向互动。那么,如何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阵地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兴的文艺评论阵地,坚持正确的方向导向,都是必须恪守的根本性原则。只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学思践悟,只有把“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作为行动指南,才能为新时代文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文艺评论阵地绝不应该是被动、机械地“来料加工”,不是照猫画猫、照虎画虎,而应该主动作为,增强议题设置能力。把文艺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前沿性问题、倾向性问题提出来,供广大文艺评论家探讨研究,商榷争鸣,达成共识,健全文艺评论标准,形塑共同价值理念。

真理越辩越明。文艺评论阵地要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大力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氛围,为学术争鸣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坚持讲真话、讲道理、讲正气,以理立论,以理服人,既不“捧杀”,更不“棒杀”。只有发扬了艺术民主、学术民主,更多评论家才能心无挂碍地秉持艺术初心,畅所欲言,热切建言。

深度介入文艺创作实践是文艺评论阵地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今天,越来越多的文艺家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坚实大地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创作出一批又一批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优秀作品。与文艺创作伴生、共生的文艺评论也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文艺创作现场,感受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这样才能让文艺批评精准、及物、有力、有情,而非走马观花、隔靴搔痒、不着边际、不知所云。

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出更多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这是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的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也可以说,如果我们过不了新媒体评论平台这一关,就过不了建强新时代文艺评论阵地这一关。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受众多、反应快、势头猛,影响面广,极具放大效应。必须要以互联网思维来把好新时代文艺评论方向盘。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需要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导权,善于消弭狂风于“青萍之末”,使网络新媒体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形成良好的正向的互动关系,相互砥砺,彼此促进,共同提高。

新时代,新文艺。新时代文艺期待更多有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文艺评论。新时代文艺评论呼唤强有力的评论阵地建设。未来可期,天高地阔。

(作者系《光明日报》文艺部执行主任)

新时代文艺评论三思:“为何”“何为”与“如何为”

陈旭光

文艺评论归根到底,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为何”,即文艺评论是什么的问题;二是“何为”,即文艺评论有什么作用的功能问题;三是“如何为”,即怎样做好文艺评论、如何实现其功能的问题。

关于文艺评论“为何”,我们说,文艺评论是依据一定的思想立场和美学原则,对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家等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的工作,是批评家主体与批评对象发生关系、理论见之于批评实践的活动。打个比方说,当孔子沉醉于“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感性欣赏之时,他还是作为一个鉴赏者和接受者在享受音乐给他带来的巨大美感,而一旦他经过理性的思考和提炼,说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说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时候,他就是作为一个批评家在下判断,在理性思维,在进行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何为”呢?当下文艺评论的功能或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文艺评论家通过把阐释、解读及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影响并指导、提升艺术家的创作。第二,文艺评论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美学特性、艺术价值,介入艺术接受活动,从而影响并引导艺术接受者的艺术接受活动,帮助受众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第三,文艺评论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与文化建设的意义。它通过对艺术创作实践和艺术交流活动的积极介入、发言和引导,成为艺术传播和文化传播的有机一环,进而参与艺术市场的调节和社会文化的建设。

在中外文艺史上,文艺的繁荣经常离不开批评的繁荣。例如俄罗斯文学史上文艺批评家灿若群星的“别车杜”时代(即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对于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就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文艺批评的发展更为迅速,甚至被称为“批评的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新变更是有点让人猝不及防,“人人都是批评家”,在一定程度上使权威降解、中心离散,众声喧哗。此时,“如何为”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处理好理论与评论的关系,是当下文艺评论发挥其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理论是批评的基础,批评是理论的具体运用。相比于理论的抽象,批评不能悬空,评价要务实,表达要平易,因为批评的阅读对象显然与理论的研读对象不同。当然,如果没有理论的武器,批评也可能轻飘飘的,隔靴搔痒,没有力量。所以理论与批评二者之间是有张力的,这是一对“二元对立”。

文艺评论一定要言之有物,一定要有明确的对象,要“接地气”,不能“言必称希腊”,滔滔不绝而南辕北辙。批评者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在现实中发现问题,然后寻求理论的依托,要力求思想的深度和力度,然后又回到现实中去进行批评实践和检验,再回过来继续进行理论思考和建构,这才能使文艺评论彰显出自己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文艺评论要在提高专业性、社会性和方位性意识中增强权威性

范玉刚

在文艺批评实践中,文艺评论导向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其权威性,而权威性建立在专业性、批评精神和价值判断力上。具体说来,文艺评论需要在批评实践中增强三种意识。

一、增强从作品到文本性的意识,不断提升批评的专业性和价值判断力。

文艺评论必须面对作品,这诚然不假,但仅仅停留于作品层面是不够的。一定意义上,作品永远在那里,而文本性则把作者、评论者、观赏者(消费者)、社会和历史一同带入敞开的世界性之中,并共同建构了一个艺术的世界,这里才有真理的发生。

文本是语境的产物,必须在语境中得到理解或阐释。好的文艺评论要有穿透作品的理论洞察力和审美领悟力,要有超越作品层面的批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提升文艺评论的专业水准,需要增强从作品到文本性的意识。

强调从作品到文本性旨在使批评对象回到其得以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从而避免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着重某一点而不及其余的片面式批评,不断提升批评的专业性和价值判断力。

二、增强社会性和引领市场意识,在紧紧把握时代中引领社会风尚。

现时代语境下,市场性已成为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不能忽视的一个要素或者维度,随着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艺在其中所处的基础性与核心地位越发重要。对文艺的理解也越发不能脱离市场运作和产业视野,人民大众的文化权益保障也更多地依赖文化产业的有效供给。相应地,需要文艺评论在紧紧抓住时代中引领市场导向。

随着消费人群代际的变化,传统的意识形态阵地已经转移到了市场和网络空间。人在哪里,引领社会风尚的批评工作就要到哪里,文艺评论要在引领社会风尚中推动大众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文艺评论工作者就要充分认识到,文艺评论要有培根铸魂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要自觉增强审美趣味引领和价值判断意识,在紧紧把握时代中引领社会风尚。

三、增强中国发展的新方位意识,不断提高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政治站位。

当下崛起的中国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因此文艺评论要在批评实践中胸怀“国之大者”,在世界舞台上勇于担当文化使命。

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要胸中有大义,心怀国之大者。同样,评论工作者也要在回归批评中超越一己之悲欢和个人的审美趣味,自觉担当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文化使命,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作出贡献。

文艺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文艺评论的培根铸魂,托举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伟大,挺拔的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成就的是一个国家的伟大。何谓伟大的作品?唯有那些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能够高扬人民性、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彰显创新意识、陶冶高尚情操的文艺精品,才称得上伟大。伟大作品不仅指文艺创作,也包括文艺评论,文艺评论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政治站位,打造经典的文艺评论,才能在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中有效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特聘教授)

文艺评论应该回归批评的本质

李明泉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总体要求,指出了文艺评论要把好方向盘、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以及加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保障等。

《意见》出台后引来四川文艺界热烈反响。8月5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意见》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新目标、新概念,值得评论家深入理解和学习。在未来的实践上,文艺评论一定要回到批评的本质,要有“剜烂苹果”的精神,让文艺评论被市场接受。

对文艺评论的要求直击核心

李明泉表示,此次5部门联合印发《意见》,第一次就文艺评论提出指导性意见,这在文学艺术史上是少见的,说明党中央高度关注文艺评论工作。“《意见》还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比如提到了要进行科学、全面的文艺评论,要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等,都直击了文艺评论的诸多核心问题。”

《意见》提出要展开建设性的文艺评论。对此,李明泉认为,这要求文艺评论不能把艺术问题扩大化、无边际化。“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哪里解决,不能无限上纲或者把小事说大甚至不能对号入座。”

至于《意见》提出要建设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要把政治性、艺术性和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李明泉认为也相当重要,“以前搞文艺评论,很少想到还要得到市场认可,一般就是发表就完。这次《意见》提出要有市场认可,说明文艺评论不能再搞孤芳自赏,不能在小圈子里评,必须要有人们的认可。”

李明泉对《意见》提出的“倡导文艺评论的批评精神”印象特别深刻。他认为,当下的部分文艺评论已经缺乏批评,而是“哥们评论、圈子评论或者人情评论,评论成了表扬稿。未来,要回归到文艺评论的批评本质,要实事求是,敢于直言,不虚美、不隐恶,真正做到用‘剜烂苹果’的精神来搞文艺评论。”

三个“加强”评论家要尤其重视

《意见》在对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提出总体要求之外,更提出了三个具体意见: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李明泉认为,这些都是评论家需要重视的问题。

“拿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来说,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加强文艺领域基础性问题、前沿性问题、倾向性问题等研究非常重要,”李明泉说,“所谓基础性问题,就是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原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等进行深入研究;前沿性问题,就要求批评家要吸引、借鉴文学艺术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把文学艺术与互联网、新媒体结合,把文学艺术反映人们的心性变化和时代变化结合起来。未来,我们的表达和传播还要创新,而现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至于倾向性问题,则要求批评家对中国文艺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究竟有哪些倾向性做更深入的研究。”

《意见》提到的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要推出更多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等,李明泉认为这也是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要求。“如何让专业评论抵达大众,最终促成社会文明程度提升,需要评论家思考。”

四川未来将这样做

李明泉告诉记者,他对如何加强四川文艺评论建设也有一些思考与谋划。

未来,省评协打算推出签约评论家及特约评论员等制度,把全省甚至全国的评论家集结起来;还要加强四川中青年评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特别要把评论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评论走进大中学校园。省评协还将加强全省市州文艺评论协会的组织建设,甚至对有条件的县和镇推动建设文艺评论家协会,以此推动文艺评论工作,最终实现把文艺评论的武器交给广大群众的目的,让群众了解什么是文艺评论,学会评论。同时,相关的文艺评论骨干培训班也将推进,以提高参与者的评论质量。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本文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晓铃采写)

【更多热议】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艾莲:《意见》强调,“反对刷分控评等不良现象”“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近年来,以数据来判断文艺作品好坏的趋势愈演愈烈,排行榜、上座率、票房、收视率、市场占有率、发行量、码洋、点击率、拍卖价格等,成为衡量文艺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近期一些文艺界的热点焦点事件,也与“刷分控评”等现象不无关系。《意见》的出台,对于不良文艺现象治理,对于更好引导社会风气意义重大。

自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余:《意见》的指导意义非常明确,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注重“评介自贡文艺经典,助推盐都新人新作”,用好“自贡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评论平台,推出更多更好的评论作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一如既往用“有盐有味”的作品说话。

达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谢军:《意见》让基层文艺评论工作者深感鼓舞。达州文联、达州评协将组织专题研究,突出特色擦亮“巴山艺评”品牌;睁大“慧眼”积极发现培养人才;围绕全市重大文艺活动,开展重点文艺评论;组织专题创作采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和价值导向;强化文艺评论作品宣传推介。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浩:《意见》指出“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这突出了鲜明的问题意识,现实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评论不能仍停留在老圈子老套路,要看到新问题,敏锐地找到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勇敢地亮剑发声。当前“流量”“饭圈”等现象都突出显示资本对于文艺价值导向和文艺生态的巨大颠覆性作用。对此,文艺评论工作者更需要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与思考,加强价值观的坚定自信,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自己有根,才能不畏浮云。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