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美文志/专栏

郑连根:历史赋予我们的智与思——山东女散文家沙龙侧记之六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1年07月26日 浏览:3745 原创

2021年6月27日,垂杨书院城社文化讲堂,山东女散文家沙龙第28期分享会上,著名历史学家郑连根先生以《历史赋予我们的智与思》为题作了一场精彩分享。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郑连根结合自己历史研究与写作的经验体会,从“史之纲”“史之思”“史之传”“史之用”四个方面入手,简单梳理了人类历史和中国历史的脉络与框架,探讨了如何学习历史,怎样进行历史写作,以及怎样看待历史和我们的人生等诸多问题。清晰的思路,风趣的表达,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观照,既有历史观的思考,也有方法论的总结,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教益。


史之纲


郑连根将人类简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7万年前,发生“认知革命”,核心事件是“人类开始动用想象力”讲故事,人类历史正式开启,智人成了“万物灵长”;第二阶段,大约12000年前,发生“农业革命”,人类驯化家禽,种植谷物,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和畜牧来源,人类的历史开始加速发展,创造了古代文明;第三阶段,大约500年前,“科学革命”发生,人类的历史再创新局,人类在这500年间创造的财富超过以往历史总和。

同样,他将中国简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中国社会形态的三次升级”:一是从原始社会到邦国体制(从旧石器时期到夏、商、周三代),核心是农业革命,文化上的大命题是“和天人”;二是从邦国体制到帝国体制(秦朝到清朝),核心问题是“统一与发展”,前者叫“稳定压倒一切”,后者叫“发展是硬道理”,文化上的大命题是“和胡汉”;三是从帝国体制走向共和体制(从鸦片战争到今天),核心问题是现代化,文化上的大命题是“和中西”。


史之思


“学历史学什么?”郑连根向大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他说,学历史不能满足于听故事,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记住了时间、地点、人物、名词解释等,“学历史最核心的是建立起一种大局观,通过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向大家分享了学历史的方法路径——要学会建立“模块化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出一个宏大、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系。这样,才能把一个一个散点式的知识串联起来。“模块化思维建立起来之后,知识与知识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广泛而密切的链接。就可以在理解古人的过程中,拓展心量,训练思维。”

在他看来,学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过好当下的生活,“让历史的智慧为今人赋能”。他说,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让历史与现实发生“化学反应”,历史文化就能“发酵”。“发酵”的历史能为今人赋能,提供我们思考问题的历史维度和具体借鉴。


史之传


郑连根坦言自己当初之所以去读历史写历史,是因为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虽然中国的史学资源极其发达,但历史资源的丰富并不能天然地让人们拥有正确的史观,也不能天然地使人能从历史中学到智慧。

他穷尽自己的心力去做史学的传播普及工作且收获颇丰,在他看来,“史学的传播普及就是设法激活沉睡的历史资源。而激活历史的关键是体察现实”。“我们对现实的体察,就是把现实和历史反复对照,当我们的目光在史书和现实生活中来回穿梭,历史会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会增加我们思考现实观察现实的维度。”

他认为史学的传播者“要拥有史学普及的国际视野”,就要完成三个转换:时间上的转换,即从传统到现代,从农耕文明下的史观转向互联网时代的史观;空间上的转换,即由“从中国看世界”转为“从世界看中国”;叙述维度的转换,即由传统的“道德伦理本位”转向现代的“多学科渗透”。他还提出历史写作的“三多理念”,即多学科渗透的广度,多层次审视的角度,多维思考的深度。

他以自己的史学作品《极简中国史》为例,分享了一个重要的写作秘诀——“用户思维”,即心中要有读者,不能只顾自说自话;要不断制造刺激点,包括故事刺激、观念刺激、金句刺激等。讲到这儿,他适时地抛出一个金句:“这么多年写历史读历史的最大体会是,只有用深情目光凝视现实的人,才能倾听得到来自历史的遥远回声。”


史之用


郑连根认为,“历史的本质,其实是古代的算法和大数据。”算法就是所谓的历史规律,大数据就是古人成败得失的各种故事。

他说,我们的人生也需要核心算法和大数据。核心算法是“三观”,大数据是经验积累。而历史的核心算法和大数据,对今人依然有借鉴意义。

借用《人生的核心算法》一书的观点,他指出,人生的核心算法,即“三个半径理论”:一是认知半径,以宽大为优;二是能力半径,以清晰为上,即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三是行为半径,以专注为佳,即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他说,“文化的传播普及,其实就是用专业人士的行为半径去拓展普通民众认知半径的过程。”


郑连根的高频词


A想象力:

“想象力在人类历史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想象构建的秩序,深深地与真实的世界相结合。正如一位管理学大师所言,任何伟大的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想象,第二次才会在实践中一步步落实。通过头脑中想象的秩序一步步构建下来,在实践中最终形成的真实现实。其次,想象塑造了我们的欲望。欲望不完全是天然的,有些是靠我们的想象植入的。有什么观念,就会采取什么行动。而古今在观念上的差异,也是今人理解古人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另外,想象把人与人连接在了一起,塑造了‘想象的共同体’。”


B加速度:

“历史并非匀速发展,而是以加速度向前发展,且加速的速度越来越快。”

“历史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三峡,都是壶口瀑布,但是在一些关键时期关键点上,就会惊涛骇浪,风云突变。这个很像我们的人生。”


C美颜滤镜:

“学历史对人生最大的安慰是,当我们面对一些天文数字时,心胸会变得异常开阔。因为历史学家的研究尺度是相当大的,动辄成百上千年,所以学历史要把眼光拉长。”

“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圣贤被漫长的时光打上了光晕,这个漫长的历史时光就是他们的美颜滤镜,通过时光过滤掉他们身上一些杂质。就这么在一代代人的故事讲述中,塑造了人们的想象力,让我们结成一个个命运共同体,从部落到部落联盟再到邦国乃至国家。”

“研究历史、研究古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古人影响了我们,特别是圣贤的很多说法影响了后世中国人的活法。我们是在他们的背景板上展开我们的人生实践。”

“我赞同钱穆先生所提倡的‘温情与敬意的史观’,要还原到历史中去理解古人的不易,敬畏古人,而不能对古人轻薄。”


D道德伦理本位

“过多地将王朝的兴衰更迭与统治者的道德伦理捆绑在一起是不恰当的,有人得出这样的研究成果,即王朝兴衰取决于两股力量,正向的力是控制力和向心力,负向的力是破坏力与离心力。当控制力加向心力之和大于离心力加破坏力之和时,王朝兴旺;当控制力加向心力之和等于离心力加破坏力之和时,王朝开始动摇;当控制力加向心力之和小于离心力加破坏力之和时,王朝就走向灭亡。”

“今天我们学习历史,应该跳脱出那种单纯的道德伦理本位的评判,不是说道德伦理本位不对,也不是说道德不重要,道德依然很重要,但是今天我们需要用更丰富的视角来看待它,审视它,这样就会把历史解读得更有趣更丰富了。”

“互联网的史观和农业时代的史观最大的区别是,我们今天要搞多学科的渗透了,不能再用单一的道德伦理本位来讲历史的兴衰成败了。”


E多元互补结构

“先秦诸子的思想,为大帝国的秩序构建提供了文化上的顶层设计。最先是用法家,后来法家不行用道家,道家也不行用儒家,最后发现儒家也不行,怎么办?就混合使用,能用儒家就用儒家,该用法家用法家,然后不行的时候用墨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互补结构。”

“要跳脱伦理本位,以更丰富的视角看历史,动用想象力、创造力,构建主动性的人格,不做工具人,拥有多元互补的智慧。”

“这个社会越来越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古代社会要复杂很多,我们在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中生活,可以辗转腾挪,但我们依然要恪守人生底线,可以身段柔软,但是我们仍然要做有理想有目标追求的人。”

“‘该鸡娃鸡娃,该躺平躺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本质上是一回事,就像开车有油门也要有刹车。”


嘉宾发言摘登


李炳锋:郑连根离开体制走向书斋,做一名学者,让我极为敬佩。他用一种活的学术眼光来审视历史,用思想的立交桥打通了现实与历史的脉络,他的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火焰,他的成功证明了,只有拥抱世界,拥护时代,才能永远利于不败之地。

李秀珍:我和郑连根是报纸同行,当时对他的印象就是才华横溢,思想活跃。他在报纸非常红火的时候放下铁饭碗,曾经很为他惋惜。如今看着他一步步走上事业的巅峰,非常认同他讲的认知半径、能力半径和行为半径的理论,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功。

王川:郑连根讲到了历史学家的理想人格。史学家不但是历史的总结者,还是未来的预言者。有人说诗人是预言家,史学家更是预言家,因为他们不仅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还会展望未来。希望像郑连根这样好的历史学者越来越多,这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是有重大帮助的。

时光:非常赞同郑连根老师关于历史观的提法。这是一种一体化的、天人合一的历史观,就是《大学》里讲的“以百姓之心为己心”,既承认我们的主观性,同时努力达到主客观统一的作品,才真正达到了真善美境界的合一。

刘君:如何判断一个老师是好老师?如果能把知识点告诉给学生,就已经是好老师了,但是更好的老师能给你一个方向,一个思路,告诉你如何具体操作,才能成为一个会学习、会研究的人。这是真正的好老师。郑老师不但是个好老师,而且是一个非常有胸怀的人。

潘庆朴: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是空心人,没有灵魂,我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有的人20岁已经死了,只是到70岁才埋葬。在这个社会,找到一个和你心心相印的朋友很难,但是我很幸运地找到郑连根。我从内心里尊重他,喜欢他,他是一个真性情、真善美的人,和郑老师交往得越久,越发现他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0
0
0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