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1-82950255

美文志/专栏

当代散文家美文日历1月20日李银昭

作者:当代散文 日期:2022年02月14日 浏览:2387 非原创


200225cc86bc6c7ecf731b5089fac944.png


去斋堂的路上,过一个回廊,回廊窄且长,来往的人多,母亲总是靠边走。有人的地方母亲靠边走,没人的地方母亲仍是靠边走,如果遇上几人一起说着话走过来,母亲就会早早地更靠边,停下来,让那些人先走。母亲这是在让路。让路,是山道上,水路上的乡下人才有的习惯。在我的生活里,让路已经成了一个久违的词,一个久违了的礼数。母亲突然把这一遗落在山道上、消逝在水路上的礼数带到了昭觉寺的回廊里。

斋堂人已不太多,快过吃斋的时间了。母亲找地方坐下,我去取斋。一碗米饭一碗煮厚皮菜,一人一份。尽管饿了,我咽下去却慢。母亲在我的对面,端端庄庄坐着,左手端碗,拇指扣在碗沿上,另外四指扣着碗底,左手肘支在桌上,形成一个v 字形。母亲右手持筷子,拈了菜, 不直接送嘴里,而是轻放在碗里,也不是随便轻放在碗里,而是小心地轻放在方便吃进嘴里的碗边。母亲将菜放在碗边,不会马上吃,将菜和米饭拌一拌,小心地送进嘴,小心地咀嚼,满足地品咂着米和菜的味道。盛着米饭的碗,一直被母亲尊重地端着。

小时候,在农家小屋里,母亲说,看一个人将来有没有出息,有没有造化,看一个人的吃相就知道了。所以母亲常教她的儿女们,坐要有个坐相,吃要有个吃相。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走南闯北,似乎还觉得自己混出了点小出息,但与对面端端庄庄坐着的母亲相比,论做人, 恍然觉得,儿子还差母亲很远。

(选自《看母亲端碗时的端庄和享受》,原载于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我的美文课》 四川人民出版社)


844461661095fb615d83349b3f568076.jpg

李银昭,四川省作协散文专委会副主任。在《诗刊》《收获》《作家》《美文》《天津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发表小说、散文百万余字。出版散文集《一册清凉》。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同步读本和多个选集。获冰心散文奖、金芙蓉文学奖、四川散文奖等。现为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0
0
0

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去登录

网友评论: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网